增强“配置力”:代表热议创新型人才“引才策”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记者陈聪、郑明达)如何“引进”、“留住”、“发挥”高层次创新人才?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教授丁认为,一方面要建立功能齐全的*人才信息库,另一方面要为国际人才在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创新研究团队开辟“绿色通道”。
丁提出了开辟“绿色通道”的构想,即应为国际人才在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招聘博士生、研究助理和技术人员提供“绿色通道”,鼓励自主组建创新研究团队,鼓励在中国建立全球研发合作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吸引更多国际人才加入,构建开放的国际团队,同时培养大量本土创新人才。
重庆科技学院技术评估与转让服务中心主任约翰·杨代表对*工作报告中关于“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技术路线上的产权和决策权”的内容印象深刻。她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对*工作报告中发布的政策红利制定具体操作措施,进一步改革成果转化收入税收优惠政策,加强成果转化收入税收优惠相关法律政策和实施程序的一致性。
约翰·杨还就如何提高科研人员的获取感提出了一些想法。她建议进一步创新科技管理*和机制,实施科研项目梯队延续机制,加强项目研究的持续支持和持续推进,通过具体措施更好地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依靠人才。为了引进和吸引高层次创新人才,各地都出台了相关政策。然而,人才从东北和西部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的快速流动引起了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韩恩厚代表的注意。他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和西部地区创新型人才的快速流动可能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失衡,不利于国家科技创新的整体协调发展。
为此,韩恩厚建议相关部门至少在五到十年内不要将全国各单位的人才纳入人才指标。同时,鉴于发达地区自筹资金能力强,对于在东北和西部工作的各类高层次创新人才,应考虑增加资金支持,以促进和鼓励人才在这些地区“留”和“打好”,确保振兴东北和西部开发等国家战略的有效实施,避免“人才萧条”导致“经济萧条”问题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