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宁滨:大学要善做其他创新主体不能做的事

科普小知识2022-07-15 17:16:31
...

宁滨:大学要善做其他创新主体不能做的事

照片:张先瑞,宁滨

■本报记者温彩飞通讯员安微·张安梅

成功实施协同创新的关键之一是有效协调各方利益。在这个过程中,大学必须首先站得高,看得远,而不是为了利益与合作伙伴竞争。

北京交通大学位于北京西直门附近,现在是绿树成荫、荷花芬芳的时代。然而,在历史上,它曾受到危机的影响,并被多次迁移,但它一直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从学校成立时的“恢复路权”和“民族复兴”,到战争年代的爱国进步运动,从建国初期专家学者回国献计献策,到青藏铁路、重载运输、高速铁路建设等国家、行业和地区重大工程的屡建功勋。

9月10日,这所历经多年的百年名校将迎来她的120岁生日。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动情地说:“作为一所具有行业特色的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将更加努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努力在科研领域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科研与人才“携手合作”

就在记者采访宁滨前不久,为了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国家智库建设、国际产能合作和高新技术成果孵化基地的重大需求,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基础上的“一带一路”产业联盟研究所刚刚在该校成立。

“一带一路战略”作为中国倡导、高级官员倡导的国家战略,自提出以来,对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战略部署背后有哪些不可替代的责任和义务,如北京交通大学等具有行业特色的大学?

在这个问题上,宁滨表示,在“一带一路”重大战略中,中国高铁不仅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战略实施的重要工具。行业特色院校满足中国高铁“走出去”的需求。“北京交通大学将继续在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更积极的方式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研交流与合作,培养优秀人才,并在这一伟大进程中壮大自己。”

“具体来说,一方面,高校要担负起服务‘一带一路’重要战略的重要任务,必须充分发挥高校学术研究的优势,把基础研究提高到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水平,做‘一带一路’的科研先锋。”据宁滨介绍,近年来,北京交通大学一直关注*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围绕“一带一路”战略、中国文化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大学的学术优势,与“一带一路”路线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科研合作, 建立科研中心,通过跨学科研究开展“一带一路”政策研究和咨询,特别是加强“一带一路”战略智库建设,发挥引领和引领作用,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同时,在宁滨看来,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等多种功能。它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肩负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其中,最重要的任务和责任是培养和训练人才."宁滨表示,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不仅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任务,也是服务国家战略的迫切需要。尽快启动多层次的人才交流和培养工作,不仅有利于中国学者了解相关国家的国情,也有利于加强对中国“一带一路”理念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理解。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应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和交流,帮助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科技创新应该是“蓝天在头顶,脚踏实地”

众所周知,除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高校作为国家科研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宁滨认为,高校的科研和创新应该是“蓝天白云”和“脚踏实地”。一方面,我们要瞄准国家战略需要和科技前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注重重大原创科技成果的研发。另一方面,要以“大众创业创新”为目标,增加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的社会供给,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

那么,就大学本身而言,它们应该为科学研究和创新提供什么条件呢?

宁滨说,大学应该首先为科研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积极贯彻国家科技法规,调整高校内部各项相关管理制度,尊重科研法律,尊重科研人员的探索和劳动,给予科研人员更多的决策和经费控制空间,有效提高科研人员的内在积极性。

同时,高校也要重视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科技与产业的无缝对接,在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中寻找和实践创新方向,通过创新研究的转化、反馈和激励,更好地承担起科技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的责任。

第三,高校也要加强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充分重视尖端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要重视传统优势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的科技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形成科技创新的群体优势和科技学术高地。

此外,大学应强化“协同创新”的理念,积极推进大学内外的协同创新。在内部,我们将优化学科结构,促进跨学科交叉,并与姐妹大学、研究所、工业企业和*部门合作,最大限度地共享各种创新资源。

大学应该克服“接管世界”的观念

今年6月,*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有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和创新型企业,与其他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研发机构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新格局。协同创新作为高校间的共识,正在各高校积极开展。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扬长避短,有所作为而无所作为呢?

宁滨认为,高校作为推动协同创新的重要力量,应着眼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从战略高度协助国家进行顶层设计,争取各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调动其他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按照既定路线图推进协同创新,切实实现预期目标。

“大学应该学会协调各方利益,促进创新的顺利实施。合作创新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因此,成功实施协同创新的关键之一是有效协调各方利益。在这个过程中,大学应该首先保持开放的心态,站得高,看得远,不与合作伙伴竞争利益。”宁滨补充道,大学不做其他创新者能做的事情,大学应该做其他创新者做不到的事情。事实上,只要合作创新的目标得以实现,各方都是赢家,都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此外,宁滨指出,知识产权、试点测试结果和最终产品等利益的划分也是制约协同创新顺利实施的关键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大学应该克服“接管世界”的观念,树立开放的思想,耐心地说服各方承担风险,预见成功的好处,促进各方形成有效的合作组织,定期沟通,及时解决合作创新中出现的问题。

“大学应该有长远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勇于放弃一些利益,与参与协同创新的其他单位和部门确定各自的利益和责任界限,建立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机制,让所有参与者都能从协同创新中受益。”宁滨说。

大学是精神家园。

今年恰逢北京交通大学成立120周年。在跨越两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北京交通大学以精诚团结、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危险中重生,在激流中勇进。这所学校的办学风格以无休止的弦乐歌曲代代相传。在宁滨看来,大学如此依赖强大精神核心的原因。

“大学是精神家园和文化殿堂。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积累,深深扎根于教师、学生和校友心中的交通大学传统和文化已经浓缩和升华为学校独特的精神特质。”宁滨说。

他说,“饮水思源、爱国主义、学校荣誉”是交通大学精神的核心,“严谨治学、知行合一”是交通大学精神的精髓,“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是交通大学精神的品格。“在跨越两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无论是推进学校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还是开展重大的科学研究,交通大学的人员不仅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而且勇往直前,锐意创新,开始了百年名校争创一流的新征程。”

据报道,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特别是在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国家重大战略人才培养建设中,华北交通大学对合作办学和走出去办学给予了同等重视。在国际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重点关注在华留学生的数量和结构,开展交通行业管理的涉外培训。

宁滨表示,未来,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一所行业大学,将继续紧密联系信息、交通、物流等行业,持续、系统地开展相关科研工作。在服务“一带一路”和“走出去”的高铁国家战略方面,在信息安全、现代物流和轨道交通领域,对关键技术进行了理论和应用研究,积极开展成果产业化,并迅速应用于工程实践,为我国信息技术、物流技术、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和重载铁路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国产化提供了科技支撑。充分发挥具有深厚特色的研究基础优势,针对行业关键技术问题,从点到面,从“与国际平起平坐”到“引领发展”,为国家相关战略的实施提供有效的科技创新服务。

《中国科学日报》(第五版《大学周刊》,2016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