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让舌尖上的中国更安全更营养

科普小知识2022-07-15 19:04:16
...
在金秋时节,带着丰收的喜悦,第33个“世界粮食日”悄然来临。今年的世界粮食日侧重于“发展可持续的粮食系统,确保粮食安全和营养”。在粮食安全引起全社会关注的背景下,有两组数据值得特别关注:一组数据是2013年中国粮食产量接近5.9亿吨,人均粮食产量达到430公斤。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今年中国粮食总产量有望实现“10年连续增长”,超过6亿吨。在世界主要谷物生产国中,只有美国和印度实现了“五次连续增长”另一组数据显示,中国18岁以上居民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0.6%和12%。18岁以下居民的肥胖人数达到1.2亿。与此同时,在今年8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大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透露,我国70%以上的家庭盐和食用油的摄入量明显超标,蔬菜和水果摄入量不足的人口比例超过50%。两组数据,一组快乐,一组悲伤,紧密相连。粮食产量有望实现“十年连续增长”,反映出在科学家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创新下,中国人民已经从温饱型社会平稳过渡到小康型社会,或者说已经找到了应对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世界上约9%的可耕地和6.5%的淡水资源,已成功解决了近21%的世界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任何国家的骄傲。然而,数以亿计的肥胖人群意味着,在我们吃饱的同时,我们忽略了健康饮食和科学合理饮食的问题。食盐和食用油的摄入量超标,尤其是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不足。中国人有足够的食物,但他们不知道如何营养、健康和安全地饮食。不平衡的饮食结构导致了日益普遍的“隐性营养不良”现象,如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有益营养素摄入不足。“食物对人们来说是最重要的”。然而,在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的今天,中国人要把对美食的追求变成安全、健康、营养的食物,仍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里有两种现象值得特别注意。营养发展不平衡。一方面,由营养过剩引起的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病的数量正在增加,并向年轻人蔓延。另一方面,在农村地区近3600万没有足够食物和衣服的穷人中,由于大量营养素摄入不足,贫血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仍然相对较高。食品卫生和安全问题。非法食用油、三聚氰胺、染色馒头、增塑剂...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的“点击率”一直很高,事件频发且严重,使得一些人陷入了“无食可吃”的困境。面对各种生物污染、化学污染和物理污染,舌尖上的美味似乎只停留在“舌尖上的中国”的形象中。未来10年,中国将进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预期目标将加快实现。如何全面有效地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各种食品的均衡供应,使公众科学健康地饮食,加快“温饱型中国”向“营养型中国”的转变,都需要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更多思考。建设“营养中国”和解决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势在必行。面对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我们需要的是共同营造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准约束、严格高压的法律约束、自觉的良心生产和健康安全的消费选择的环境。这样,就会有一个安全的时期!建立“营养中国”和膳食营养改善体系迫在眉睫。有效的食物供给是全面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是文明生活的重要标志。营养改善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和幸福指数。因此,改善膳食营养应该纳入公共卫生的范围。倡导绿色加工,改变粮油超精细加工技术。支持大豆蛋白、膳食纤维等一批新兴食品产业发展,构建食品营养发展创新战略联盟,集中研发力量,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安全、便捷、健康的食品,促进营养改善和膳食结构调整。建设“营养中国”和普及食品营养科学知识不容忽视。通过*引导和宣传,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引导居民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和适度锻炼。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编写和分发通俗易懂的图片、普通纸和科普手册,提高全民的营养健康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人民的健康取决于健康的食品体系”。目前,改善营养以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正成为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新内涵。因此,在我们的公民能够“吃得好”和“吃得好”以及建立健康和有营养的饮食结构以确保他们的营养安全之前,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二十年前,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问世界,“谁来养活中国?”面对布朗的问题,以袁隆平、李振声和李登海为代表的中国育种专家以科技创新为题给出了有力的回答。20年后的今天,如果有人想问,“谁将滋养中国?”我们也有理由回答,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中国能够肩负起这一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