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记许其凤院士:大国导航“擎旗手”

科普小知识2022-07-16 14:26:35
...

唐,报社记者

9月30日,长征三号乙再次刺破天空,将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北斗服务世界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此时,年近80的徐麒丰院士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他是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卫星星座设计者,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导航定位领域的“国术大师”。

中国卫星导航技术的先驱

徐麒丰在中国发展和应用全球定位系统方面拥有最大的发言权。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他一直从事卫星大地测量。20世纪80年代初,他以敏锐的战略眼光将研究方向转向卫星导航领域,成为中国最早从事该领域研究和教学的学者之一。

1989年,在美国全球定位系统完全联网之前,徐麒丰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关于全球定位系统导航和大地测量学、全球定位系统卫星导航和精确定位的专著,成为突破技术壁垒的一盏明灯。早在1982年,他就率先在中国开设卫星导航和精密定位课程,并开始为国家测绘导航领域提供理论和人才储备,以实现其后来的优势。此后,作为技术总监,他在中国首次应用卫星定位技术建立高精度大地控制网,解决了中国大地测量的基准问题。

1991年,中国和苏联开始联合测量交流边界(东段)。徐麒丰被任命负责本次联合测试总体计划的设计、测试指导和数据处理。他和年轻的技术人员一起开创了中国第一次使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大规模测量。在中苏坐下来谈判的最后24小时里,苏方提供的一批数据与我国的实测数据无法“匹配”。我们做什么呢徐麒丰自信地说:“对方提供的数据是错误的!”

签约台变成了谈判桌。面对我们精确的测量数据和仔细的计算,苏方终于承认了错误,并做了新的计算。

徐麒丰还在军队中开辟了第一个空间大地测量学科,解决了远程武器发射的移动测量支持问题。

自主卫星导航星座方案的创始人

由于全球定位系统提供高水平的定位和定时服务,许多人建议中国应参考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星座图进行布局。徐麒丰投了反对票,并强调需要“启动一个新炉子”。这一建议对近年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起到了特别有价值的推动作用。

独立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独立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大国地位的重要支撑。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军队的武器系统和指挥平台都依赖于别人,那么一旦战争开始,我们的国防可能会完全瘫痪,甚至被敌人利用,如果对方只是轻微地干扰它。

经过严格的计算和推导,徐麒丰提出了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倾斜同步轨道卫星相结合的区域星座设计方案,实现了基于我国本地站的整个系统的监测。与此同时,与全球定位系统方案相比,区域网络卫星数量减少了4颗,可减少投资22亿元。考虑到卫星的设计寿命,所有卫星平均每8年需要重新发射一次,即运行期间每8年投资将减少22亿元。

如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形成了覆盖亚太地区的服务能力,为国家发展和维护主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北斗全球导航系统也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和升级。它将在2018年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服务,并在2020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中国将很快成为世界领先的航海强国之一。

卫星导航教育的爱好者

徐麒丰说:“卫星需要定位,生活更需要定位。”

60多年来,无论是助理教授、讲师、副教授、教授,甚至是院士,他一直自称为"许老师",从未改变过。

他的讲座都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但听过他讲座的人都说,徐先生的讲座充满激情和感染力,他的思想始终受到他的指导。

徐麒丰在她的演讲中和蔼可亲,但是她从来没有放松给学生们的负担2001年,他让博士生陈进平领导卫星导航定位增强子系统,促使陈进平10年后出任卫星导航定位终端技术支持中心主任,成为中国该领域的领军人物。

徐麒丰总是自己做这件事。2003年夏天,他亲自带领学生们选择一个交通流量最大的立交桥作为测试点,住在帐篷里,吃盒饭。60多岁的他,白天在40多摄氏度的高温桥上观察,晚上回到教研室进行数据处理,连续两个月……他的学生杨莉教授说,想到老师的工作情况,他一刻也不敢懈怠。

现在,将近80岁的徐麒丰也在为年轻人撰写和推出节目。他的学生、该校导航和空间目标工程学院副院长郝金明热情地敦促他:“你只需要站在我们身后,检查和指导我们。”徐麒丰说,“如果我还能编程并推导出公式,我还没有到为国家和军队服务的年龄。”(原名:大国航海“旗手”——记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徐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