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辟谣:失眠吃褪黑素会导致不育
谣言:
很多失眠患者为入睡求助于褪黑素,网传吃褪黑素会导致不育。
辟谣:
褪黑素(又称褪黑激素)主要由位于人体大脑中部的松果体产生,化学名称为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可以参与调节人体的睡眠觉醒周期,改善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还可以改善时差变化所致的睡眠障碍[1]。除松果体外,褪黑素还来源于视网膜、血小板、皮肤、淋巴细胞、骨髓细胞、小脑和胃肠道[2,3]。褪黑素的特点为人体处于黑暗时分泌加强,而当处于光亮环境时则停止分泌。
目前研究已经证实[4],褪黑素是人体内*基的直接清除剂和间接抗氧化剂,对细胞有保护作用。褪黑素同时具有脂溶性和水溶性双重特性,这个特性使褪黑素很容易通过细胞膜,不仅存在于血液中,也存在于体液中,其中包括脑脊液、卵泡液和精囊液。因此,在女性的卵泡形成过程中,褪黑素可通过抗氧化作用降低卵泡的氧化应激和凋亡,提高卵母细胞成熟、受精率和囊胚形成率;同时在男性生殖系统中,褪黑素强大的抗氧化、抗凋亡特性,可对精子、精原性干细胞和睾丸组织产生保护作用,保护男性的生育能力。目前由于辅助生殖技术日趋成熟以及特殊疾病人群的生育需求,精子冷冻保存成为一种必要的辅助手段。研究表明,褪黑素可以作为有效的精子冷冻保护剂,维持精子的正常功能。同时,大量的研究评估了褪黑素使用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表明褪黑素没有显著的副作用[5],有记录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短暂的头晕、头痛、腹痛、背痛、早晨嗜睡等,表明服用褪黑素较为安全,更不会导致不育。
目前我国市场上有较多含有褪黑素成分的保健食品,剂型、含量各有千秋,效果褒贬不一,没有统一的使用剂量指导。研究表明[5],口服褪黑素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个体差异很大,生物利用度也从3%-33%不等,由于不同的使用者差异悬殊,褪黑素对失眠的辅助治疗效果尚无一致性结论。
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人群活动时间延长,熬夜族越来越多,已有研究发现晚上和就寝后仍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男性精子活力下降、浓度降低,并且睡眠时间短的男性精子总数和运动活力均下降[6]。精子活力下降、浓度降低、总数减少势必对男性的生育能力产生影响。提示大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夜间和就寝前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出现失眠,首先建议调整生活方式,发生严重失眠应及时就医,在医师的指导下规范治疗。
辟谣专家:张丹,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临床药师带教师资,主任药师
复核专家:李根,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药学部主任,主任药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5):324-335.
[2] Hardeland R,Cardinali DP,Srinivasan V,et al.Melatonina pleintropic,orchestrating regulator molecule[J].Prog Neurobiol 2011;93:350-84.
[3] Tan D-X,Manchester LC,Esteban-Zubero E,er al.Melatonin as a Potent and Inducible Endogenous Antioxidant:Synthesis and Metabolism[J].Molecules 2015;20:118886-906.
[4]Hiroshi Tamura , Mai Jozaki , Manabu Tanabe ,etc. Importance of Melatonin in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nd Ovarian Aging[J].Internatio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2020,21(3), 1135.
[5]Ruben ManuelLuciano Colunga Biancatelli,Max Berrill, Yassen H. Mohammed,etc.Melatonin for the treatment of sepsis: the scientific rationale[J].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2020,12(Suppl ):S54-S65.
[6] Amit Green, Shlomi Barak, Lior Shine, Arik Kahane & Yaron Dagan (2020): Exposure by males to light emitted from media devices at night is linked with decline of sperm quality and correlated with sleep quality measures, 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 DOI:10.1080/07420528.2020.1727918
来源;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