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追记黄志强院士:留取肝胆照人间

科普小知识2022-07-16 19:34:28
...

追记黄志强院士:留取肝胆照人间

左:黄志强(中)在教书。右图:黄志强(右三)正在巡视。

孔(人民视觉)摄影

"我离开后,遗体将被用于医学解剖."在他死前,老人再三催促。

然而,在接到解剖老人尸体的通知后,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温在路没有下来。

躺在手术台上的这位93岁的老人是如此的熟悉和受人尊敬。老人和他无忧无虑的病理分析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这位老人就是黄志强,中国肝胆外科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原解放军总医院专家组组长。4月,黄志强在解放军总医院永远闭上了眼睛,他在那里救了无数患有严重肝、胆、胰疾病的病人。

临终前,他要求党组织放弃治疗,以节省医疗资源,并留下遗嘱:遗体被用于解剖,骨灰被撒入大海。

77年的医疗服务,59年的兵役和59年的派对生活。在他去世之前,黄志强为祖国的医疗事业奋斗了一生。他死后,他把他真诚的勇气留在了这个世界上。

见面,倾诉

90岁时,他仍处于医疗的最前沿。

对着黄老的尸体鞠了三个躬并默哀片刻后,文在禄强忍着泪水,慢慢拿起手术刀,慢慢放下,开始对黄老进行尸检。

当我在黄老的心脏上看到大面积陈旧性心肌梗塞的痕迹时,文在吕的眼泪几乎掉了下来。

这种迹象表明黄老一生中遭受了怎样的痛苦。普通人能承受心前区的疼痛吗?更重要的是,黄老已经90多岁了,还在如此剧烈的疼痛中坚持查房、教学和科研。

时间可以追溯到三年前。

2012年,90岁的黄志强向中国工程院提交了一个研究项目。受试者被宣布后不久,黄志强突发脑溢血,被送进医院。

“黄老,别说这个话题了,身体要紧!”有人建议黄志强。然而,根据黄志强的脾气,一个从国家宣布的项目怎么会半途而废呢?虽然他稍微好一点,但他仍然坚持一步一步地进行研究。在病床上,人们经常听到他喃喃自语:“时间不多了……”

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身体越来越差,他后退了一步,引导学生启江接过话题。在他的病房里,一块小小的白板常年悬挂着。他一有时间,就在小白板上画了一张解剖图,并分析了病理。有了新的想法,他兴奋地告诉开江。

2014年12月,项目报告完成。黄志强拿着主题报告,逐字逐句地复习,甚至圈出了错误的单词。

2015年2月,也就是黄志强去世前两个月,该报告经过修订、完成并最终提交...

时间还会倒转三年。

2008年2月19日,解放军总医院的一次手术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这种手术被称为“双供体肝移植”,需要两个人同时对病人进行肝移植。这是一个极其困难和复杂的操作。世界上只有不超过5个国家可以进行这项手术。

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指挥和处理意外情况,在手术开始时,87岁的黄志强挪到一个凳子上,坐在手术桌旁接受指导。

时间流逝了一秒钟,2小时,4小时,6小时...有人劝黄志强,“黄老,先回去休息吧!”“病人的手术尚未完成。我怎么能离开?”黄志强什么也没说。

十个小时,十二个小时,十四个小时过去了,手术终于成功了!已经是凌晨两点多了,黄志强紧绷的脸终于露出了笑容。

“黄老病重时对我说:‘生命在于休息’。一个以工作为中心的人应该这样感叹,证明老黄累了!他一生都在进步和学习,很少休息。真的很痛。”熟悉黄志强的肝胆外科护士长杨莉说着哭了...

忠肝赤胆

40年来,“地球专家”征服了世界

1997年,75岁的黄志强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78岁的黄志强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90岁的黄志强被授予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名誉院士...

但事实上,黄志强在医学领域早已有了响亮的称号——中国的“胆道外科之父”——他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肝胆外科专业,并为肝胆结石病开辟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而有效的诊疗理论、技术和方法,使中国肝胆外科专业进入世界领先行列。

这一成就来之不易。

16岁时,黄志强被昆明的一所医学院录取。当时,交通线被日军*了。在广东的黄志强必须到学校报到,只能从广东经香港转到越南,然后再转到昆明。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学校一直在运转,生活并不平静。新中国成立后,黄志强才真正安定下来,开始了漫长的医学追求和探索。

20世纪50年代初,黄志强在重庆行医时,发现中国西南地区肝胆管结石患者较多,死亡率很高。然而,当时的医学书籍并没有描述中国人容易患的肝胆管结石。中国没有自己的专著,这使得肝内胆道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成为一个“盲点”。“既然我们想研究中国的问题,我们就需要自己的材料。在医学领域,我们在中国也应该有自己的东西!”黄志强的心中升起持久的渴望。

当时,肝内胆管结石诊断困难,死亡率极高。大多数临床病例为晚期患者。为了找出疾病的原因,黄志强在西南地区进行了许多小规模的调查。对于临床上严重的病例,他经常连续几天几夜在病人床边等待。

这样,黄志强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宝贵的临床经验,为寻找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医学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7年,他开始应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胆管结石,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启了这种疾病治疗的新篇章。

1973年,51岁的黄志强首次走出国门。在西班牙举行的国际外科会议上,他提出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可治疗的疾病,并指出“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可定位于肝脏”,“高度肝胆管狭窄是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原因和外科治疗的主要难点”,这在国际医学界引起了轰动。

经过40年的不断完善,黄志强创造了一个符合中国人肝胆疾病治疗的体系。在谈到晚年的这些成就时,黄志强曾经说过:“作为一名医生,当看到用我们的治疗方法治愈的病人并感受到他们的喜悦时,我的心总是感到非常坚定。”

见义勇为,锄弱,大川李的心和行动

77年,“生活相互依赖,永远不会被抛弃。”

在解放军总医院,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正在流传。黄志强不可能一直记得他的生日。当他填写简历时,为了便于记忆,他选择了1月1日作为他的生日。

然而,这样一个不记得自己生日的人,却能脱口而出20至30年前诊断和治疗的病人的病情特征和手术方法,而且并不比病历中的记录差。

2005年12月,怀孕38周的史思敏被送往解放军总医院,被诊断为坏死性胰腺炎。这种疾病的死亡率超过95%。如果手术失败,经济条件差的家庭可能会没钱。

两条生命危在旦夕!83岁的黄志强二话没说,穿上白大褂,走向手术台。治疗组连续战斗7天,进行了3次手术。西敏终于奇迹般地睁开了眼睛...

手术后几天,也就是12月25日,当黄志强正在例行查房时,他来到石思民的病床前,询问他的病情。突然,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张贺卡:“我在病历上看到今天是你的生日。祝你生日快乐,早日康复!”那一刻,石思民的眼里充满了泪水。

由于这种治疗,西敏失去了要出生的孩子,黄志强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2009年,史思敏康复后再次怀孕。12月,怀孕8个月时,黄老决定为她安排剖腹产。手术日期是12月25日。黄志强告诉西敏:“这是你的生日,让宝宝和你一起庆祝吧!”石思民的眼泪又流了出来...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走廊上,题词写着:“生命相互依赖,永不放弃。”签署该法案的人是黄志强。在他77年的医疗生涯中,黄志强从未放弃对病人的最后努力。然而,拯救了无数生命的黄志强没能拯救他的亲人。他60岁时失去了妻子,70多岁时送走了儿媳。黄志强经常陷入悔恨之中。在给他儿子的一封信中,他这样写道:“人们都认为我擅长医术,但我不能独自拯救我亲戚的生命,我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去,尽管这有多悲伤?......他一生中唯一的希望,是在写更多有用的书的时候,能够传给后代,治愈病人的痛苦,而不是我今天的悲伤和仇恨……”

有人曾问黄志强,“你这么有名,为什么还对病人这么感兴趣?”黄志强断然回答:“对医生来说,病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病人把他的生命托付给我们,这是他对我们的信任。任何错误都会使病人失去最后的希望。”(原题:用心关爱传奇人物(时代先锋)——记原解放军总医院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志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