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北京雨燕:唯一以“北京”命名鸟类为何濒临消失

科普小知识2022-07-16 19:53:06
...

北京雨燕:唯一以“北京”命名鸟类为何濒临消失

北京颐和园上空的雨燕。徐永春的照片

北京雨燕:唯一以“北京”命名鸟类为何濒临消失

中国观鸟会的志愿者正在北京为雨燕安装一个光敏定位器。张为民的照片

北京雨燕:唯一以“北京”命名鸟类为何濒临消失

北京的雨燕。张羽的照片

[保护首都的生态标志]

从老北京口中的“楼燕”到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妮妮”,作为世界上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鸟,北京雨燕已经成为这座古城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独特的生态象征。

城市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保护甚至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是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北京雨燕的命运越来越受到关注。

与城市生活在一起的燕子

北京有多少只雨燕?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张教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的雨燕只有3000只左右。

然而,半个世纪以前,这个问题仍然很难回答。漫天飞舞的雨燕和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交织在一起”,无法分开。1965年6月,著名鸟类学家郑沿着紫禁城的护城河慢慢骑行,一路上发现了近400只雨燕。1966年,北京师范大学的鸟类专家赵心如还在西部第四和第四小学读书。他清楚地记得,数百只雨燕住在教学楼周围,不时误飞进教室。在老北京的记忆中,从天坛到故宫,从紫禁城到雍和宫,从北京的城楼到八坊亭和颐和园的东宫门,雨燕成群结队地围绕着这些建筑,形成了一种生动的古都风貌。

"与能啄食地面的家燕相比,北京的雨燕属于天空."张,也是中国鸟类协会副主席,告诉记者斯威夫特大部分时间都在空中度过。与家燕相比,北京雨燕体型更大,翅膀狭长,飞行时像镰刀一样向后弯曲,时速可达110公里。

“雨燕属于攀岩鸟。它的四个脚趾向前长,适合在悬崖和洞穴上攀爬。”赵心如说,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北京雨燕不可能抓住树枝栖息或在地上行走。它们只能附着在山上裸露岩石的缝隙和洞穴边缘,从高处俯冲下来,同时拍打翅膀起飞。“正是这种独特的身体结构和生活方式让雨燕在长期进化中选择了北京。”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紫禁城、十王宓、钟鼓楼、天坛等皇家建筑以及数十座城楼和箭楼相继建成。这些高楼的横梁、檩条和椽子一个接一个交错形成人工洞穴,不仅比野外裸露的岩石更安全舒适,而且有利于雨燕的群体繁殖。

1870年,英国著名博物学家罗伯特·斯旺霍在北京收集了一只雨燕标本。这种标本的拉丁文学名是Apusapuspekinensis,意思是北京常见的雨燕亚种。就像它的名字一样,“雨燕北京”一直是北京中轴线上的一种活的文化,生活在一个高大的皇城里,从一个飞翔的角度见证这座古城几千年的变迁。

消失的燕子

没人料到伴随北京数千年的雨燕数量会在短短几十年内急剧下降,并濒临消失。

赵心如说:“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北京的雨燕已经逐渐变成了一种和人在一起的鸟,习惯于在人工建筑上筑巢。”城市的发展变化已经成为影响北京雨燕生存的关键因素。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北京几乎没有塔、庙、塔和其他建筑了。原始巢穴的消失意味着雨燕们不得不长途跋涉,急需住宿,却无处可去。

“在北京找不到合适的雨燕巢穴是雨燕数量急剧下降的一个深刻原因。”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副院长许指出,为了保护文物,防止麻雀等鸟粪腐蚀油漆和木材,许多古建筑在斗拱缝隙前安装了防雀网,进一步压缩了北京雨燕的生存空间。

“人们很难在野外找到雨燕的巢穴。城市是他们生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北京大学自然保护和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文成说,北京的雨燕依靠城市繁殖,与其他野生动物不同。“这并不意味着城市占据了雨燕的生存空间,所以它们可以退居深山密林。他们不能撤退。”

食物资源的缺乏也加速了北京雨燕的数量下降。过去,园林绿化大多以人的审美为中心。许多本地的树木、灌木和草被被常青的外来花园植物所取代,铺就了只有一粒草籽的草坪。这种过于单一的景观很难为鸟类提供足够的食物。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金硕告诉记者:“在园林绿化中使用药物杀死昆虫也极大地影响了雨燕的食物来源。”

此外,城市的迅速变化让北京的雨燕们大吃一惊。大量的景观照明影响并破坏了雨燕的夜间休息。北京建筑大学副教授刘波直言不讳地说:“亮度过高的光线会干扰雨燕的夜视能力,导致它们飞出巢穴,无法返回。"

燕子重获关注

斯威夫特嘴裂得很大。一只雨燕每天可以捕食近10,000只昆虫,这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北京市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它们的存在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也具有重要意义。幸运的是,这群聪明而顽强的生物,在人们的关注和保护下,已经重获生机。

今年7月,北京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和北京宣武青年科技馆联合发起了北京快速科学调查。调查显示,7月初北京大约有4000只雨燕。

目前,正阳门、颐和园、雍和宫、天坛和帝王庙是为数不多的能繁殖雨燕的古建筑。斯威夫特也附属于这座古城,并已开始在北京的新建筑中拓展其生活空间。近年来,人们惊喜地发现,从天宁寺大桥和国茂大桥的桥洞到北京师范大学主楼和北京大学的仿古屋顶,燕子又在飞来飞去。

“每年我们都会在颐和园的八坊亭捕捉雨燕,详细测量并记录每只雨燕的体重、体长、喙长和翅膀长,然后戴上国家鸟环中心特制的国际金属鸟环。”中国观鸟会志愿者郁芳表示,通过不断回收金属环,可以了解雨燕的迁徙路线、生长状况和寿命,从而制定更合理的保护措施。2007年,在国家鸟环中心和北京鸟环站的指导下,中国观鸟会在颐和园开展了10年来的第一次雨燕环工作。“2002年,我第一次跟随父亲来到北戴河,当时我只有7岁,出于对鸟类的热爱,我无意识地坚持了下来。”郁芳的女儿萧玉·莫告诉我们,在她的影响下,许多学生已经成为斯威夫特的忠实粉丝。

7月11日,北京野生动物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奥登接到求助电话。一些热心的市民发现了倒在地上的雨燕。“收回雨燕后,我们发现这还是一只幼鸟,必须每两个小时喂食一次,几乎没有人。”奥登和其他四名同事日夜轮流值班照顾雨燕。7月25日,斯威夫特的体重和羽毛达到了健康标准,并被释放回蓝天。

“北京基本上到处都是适合雨燕生存的建筑。如果你想发展它的种群,你必须给它们更多的繁殖地。”张建议在公园湿地建一座科学设计的雨燕塔,并在现代建筑外设置一个鸟巢,为雨燕提供更广阔的生活空间。

(记者周)

上一篇:荆芥

下一篇:雪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