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从大医院爆棚看分级诊疗难在哪

科普小知识2022-07-16 22:37:21
...

■彭碧瑶,本报见习记者

每天有超过4万人次的门诊,1416张手术台,病人们“冲出”门诊大厅——这是春节后在华中地区一家三级医院的一天接待,可以说是我国当前医疗状况的一个缩影。

在目前的医疗模式下,无论是大病还是小病、慢性病还是急病,都有大量的患者选择到城市的大型公立医院就诊。1号病人很难找到,而且整晚都在排队。在3A医院接受治疗的病人越多,他们就越拥挤。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区医院被忽视了。

“小病在社区,重病在医院,康复回基层”是新一轮国家医疗改革推进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诊疗模式。今年的*工作报告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推进分级诊疗。然而,要真正满足群众对医疗和疾病预防的需求,实施分类诊疗仍有许多困难。

病人很难“改变”他们的医疗习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概念,医疗服务分为初级保健、二级保健和三级保健,或者分为全科医疗和专科医疗。这是医疗服务的分类,而不是医疗机构的简单分类。从这个意义上说,分级诊疗就是根据病人的病情提供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而不是根据医疗机构的层次要求病人一步一步地看医生。

全国人大代表、华西医院院长李伟民表示:“目前,中国未能实现不同层次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同质化,这是大多数患者不到基层就医的核心原因。”

“从需求方面来看,人们的健康意识、生活方式和医疗习惯确实需要改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伟坦言。她说,居民健康意识有待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整体水平不高,医疗观念不科学、不合理,群众不信任基层医生,小病去“大医院”找“名医”,由近及远求医的习惯没有改变。

“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来看,基本疾病预防薄弱,利用效率不高,人们对基层医疗机构缺乏足够的信任。”陈威接着说道。

基层医疗资源很难成为“守门人”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基层单位普遍具备成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能力。然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优质医疗资源仍集中在城市公立医院,基本卫生服务能力不尽人意。

"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是分级诊疗的最大障碍."陈伟对此深有感触。

陈伟说:“基层专科医院发展缓慢,医务人员特别是全科医生和护士严重短缺,儿科、精神病科、老年科和康复科明显短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缺乏合理有序的分工,这些都促成了一个“人人共享的和谐社会”。"

究其原因,陈伟指出,近年来,大部分城市医院规模的扩大,抽走了基层人才等必要资源,挤压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生存空间,也导致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不足。

针对基层医疗资源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华西医院与成都成化区在*领导下成立了华西医院社区联盟。这种模式是由大型三级医院的专业科室和社区医院的综合科室形成的一体化合作服务模式。

一级医院的专家和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移动应用程序进行实时交流,形成及时的支持反馈,使许多常见病患者留在社区医院。

医疗机构很难团结起来“实施”

目前,国内医疗协会的类型包括松散型医疗协会、紧密型医疗协会和专业型医疗协会,其中*购买服务和发展松散型医疗协会占大多数。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伟民表示,成立医学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然而,当前的医学社团建设仍然存在一些“形式”,而且形式往往多于实际。

从2014年开始,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开始建立更紧密的医疗联盟。首钢医院下设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五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人力、财力、物力的统一管理,不存在利益分配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进表示,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将首钢医院的专家资源汇聚到社区医疗机构,还可以通过对社区医疗机构的筛查,将疑难杂症引入大型医院,有效地进行分级诊疗。

不过,李伟民认为医疗机构之间的协调可以进一步加强:基层医院可以建设成3A的医院分支机构。李伟民称之为“嵌合医学协会”。他认为,将三级医院的专家、管理和医疗质量水平嵌入到医疗资源不发达地区的基层医院,如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医院,可以形成统一的财务、资源、薪酬制度和业务管理,从而真正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分级诊疗的全面实施。

中国科学新闻(2018-03-08,第一版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