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北交大教授称三方面原因致博士创新能力不足

科普小知识2022-07-17 17:48:38
...

北交大教授称三方面原因致博士创新能力不足

■张忠团队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家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2012年,国家招收了67,000名博士生和517,000名硕士生。教育部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也设立了一些机制项目,以提高博士教育质量,包括全国博士学术论坛、全国博士学术会议、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和博士访问。

然而,在博士生培养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培养出来的博士生还不能真正满足国家不断扩大和不断提高的人才需求。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与科技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士生普遍缺乏科研和实践能力培养,科技创新能力薄弱。

有三个主要原因。首先,招收博士生很难。“一等人才进*,二等人才进国有企业,三等人才进高校”的现象屡见不鲜。由于校外的巨大诱惑,优秀学生在完成硕士学位后直接出国或找工作,不愿意出国学习和从事基础研究。二是博士生培养难,奖学金低,激励机制不完善,科研氛围不宽松*,学生创新热情不高。第三,博士生就业困难,尤其是女博士生。由于中国企业对基础理论和原创性创新重视不够,不接受博士研究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毕业后都在大学和一些科研机构工作。

针对以上三点,我有以下建议:

首先,要拓宽入口,完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基础性和原创性研究。改革博士生招生方式,淡化考试方式,扩大直接博士生数量,直接从本科生中选拔优秀生,确保博士生质量。目前,我国博士生的年龄一般在22-28岁之间,这是学生在生活中的角色发生变化、面临成家立业压力的重要时期。他们应该考虑家庭负担,解决自力更生的问题。然而,中国大多数博士生的补贴在1200元至1600元之间,这与本科生毕业后每月3000元至5000元或以上的平均工资相差甚远。

为了留住优秀人才,让他们安心、平静、专心地从事研究,应大幅增加博士奖学金或生活费,并可实施增加国家博士奖学金和在学校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多种形式。此外,根据我国现行规定,不到科研项目总经费的10%允许用于博士生的服务费或津贴。这一规定极大地限制了博士生待遇的提高,建议提高到50%以上。

其次,博士生毕业后的出路也需要畅通。加强顶层设计和创新机制,确保博士生毕业后就业渠道畅通。

通过多年与国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我发现国外大学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有非常密切的合作。外国企业非常重视为人才提供实践机会的社会责任。因此,国内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可以越来越密切。一方面,通过这种合作,企业可以提前检查和培养符合自身需求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博士生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可以有效地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同时提高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就业问题也可以在这一环节得到部分解决。

同时,企业还可以设立博士生创新基金项目,博士生可以申报,减少企业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上的投入,形成产学研的良好互动。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实践,做好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工作。年轻人最有创造力。如果他们的能力被释放,这将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此外,国家应规定博士研究生的就业制度,包括最低工资、优先安排等。国家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一些有能力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要保证一定比例的博士研究生入学。

从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学生个人还是家庭经济条件有限,还是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和科研能力不足,不能完成学业的博士生都应该被允许成为硕士研究生。这也是出口的退出机制之一。不仅博士生,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应该有。还应该有一个转移机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兴趣和情况考虑改变专业或在学校之间进行调整。

当出入口畅通时,核心任务是培养博士生,建立和完善创新型博士生培养模式。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的共同努力、平台建设和学术交流。导师应把握学生的研究方向,有能力判断学生的研究质量,并对培养质量有良好的控制。导师还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如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目前,我国的实验室条件已经有所改善,但离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家应加大对这些领域的投入和支持,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作为基础研究基地的作用。

前不久,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资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表明国家也意识到了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开始着手解决。意见包括完善研究生教育财政拨款制度,完善研究生奖励和资助政策体系,建立和完善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以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根据两会的报告,今年国家财政教育支出已经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这个目标十多年来一直难以攻克,终于成为现实。然而,发达国家的数字是6.9%。《意见》有积极的相关规定:“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价格变化和金融形势,建立配置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配置水平。”在完成“4%”的目标后,如何加快教育是我们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

(作者是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本报见习记者韩坤整理)

《中国科学日报》(第7版理论,2013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