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记徐光宪院士:每次选择都因祖国的召唤

科普小知识2022-07-18 13:07:11
...

”在去年的五四会议上,徐先生穿着唐的西装,被扶进了会议厅。他有点瘦,但精神健康。没想到,当又一个青年节到来的时候,王先生已经离开了。”北京大学的一名学生回忆道。

学生们称之为“徐先生”的是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先。

4月28日10时18分,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教授徐光先在北京友谊医院逝世,享年95岁。

徐光先是我国稀土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也是一位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

北京大学化学与工程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李乐民教授,现年80多岁。他是徐光宪最早的弟子之一。他还清楚地记得,1958年,徐光先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和技术物理系开了一个班,介绍核物理。“这是我第一次听许老师的课”。

“有一次我在图书馆看书,不知道如何找到文件。正当徐先生从图书馆借书时,我去问他怎么找。徐老师热情地帮助我。当时我觉得徐先生很平易近人,于是我申请了他的研究生。”李乐民告诉记者。

李乐民与徐光先共事多年。他来自农村。在他学习的时候,徐光先多次问他是否需要帮助。李乐民没有接受他的物质帮助,“但是在精神上、道德上和学术上,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徐先生从来没有告诉过我什么大道理,但他的行为对我们影响很大。”

“首先是为他人着想,愿意帮助他人,支持后代的学生。”李乐民说他是徐光宪的三个翰林学生之一。徐光先教授有一名助理教授,培养了四名院士。“这种情况很少见,这与徐先生支持年轻一代、创造锻炼机会的意愿有关”。

徐光先常说:“我在几个领域的研究都是团队合作。”值得一提的是,1980年,徐光先和妻子高共同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中国科学院为数不多的“双院士”之一。

李乐民对徐光先的勤奋印象最深。他经常去徐光先那里讨论和咨询。每次他来他家,他都看到他在做作业。“徐先生有读书时记笔记的习惯。他必须写下他所做的一切。事实上,他的记忆力很好。但他总是告诉我们,勤奋可以弥补错误,我们应该勤奋工作。”

"还有他执着的追求、毅力,以及不怕任何困难."说话时,李乐民显得很平静。在他面前的桌子上,写着许的许多回忆。

徐光先一生中的每一个选择都是由于祖国的召唤。

1940年,20岁的徐光先考上了交通大学化学系。1946年1月,他被母校聘为化学系助理。两年后,徐光先去了美国深造。1951年3月,他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旋光量子化学理论”,并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理学博士学位。

那一年,徐光先和他的妻子高回到家,他们都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工作。在随后的采访中,当谈到重返中国的原因时,徐光先说:“因为抗美援朝的战争已经开始,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不想呆在一个敌视我自己祖国的国家。”

为了适应国家原子能工业发展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末,北京大学成立了原子能系(后更名为技术物理系)。徐光先从化学系调到原子能系,于是他转而研究核燃料提取化学。

1972年,“*”后,徐光先被调回北京大学化学系,接受了一项分离镨和钕的紧急军事任务,镨和钕是最相似的稀土元素。52岁的徐光先再次改变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进入了稀土研究领域。

从那以后,徐光先一直致力于稀土化学的研究。当时,中国虽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资源储量,但由于中国稀土生产技术落后,只能向国外出口稀土矿石和混合稀土,然后再进口稀土产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徐光先开始挑战萃取法分离的国际难题,最终设计了回流串联萃取工艺,将中国从稀土资源大国提升为稀土生产和出口大国,改变了世界稀土产业格局,被国际稀土界称为“中国冲击”。

在国内制造商大规模廉价出口稀土之后,徐光先在晚年多次呼吁保护稀土资源。

2005年,徐光宪与石长旭等14位院士联名撰写了《保护白云鄂博矿钍和稀土资源、保护黄河和包头免受放射性污染的紧急呼吁》,两次致函时任国务院总理*,并在白云鄂博地区进行了多次深入调查。紧急呼吁很快得到了*的批准,他随后提议从2007年开始限制稀土生产。

徐光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们强烈敦促国家继续严格控制稀土开采量,特别是南方珍贵的中、重稀土,并建立一批中、重稀土战略元素储备体系。”

在他的学术生涯中,徐光先发表了400多篇论文,出版了10本教科书和专著,并获得了许多科学奖项。徐光先获得2008年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和何亮何力两次科学技术成就奖。

北京大学的普通学生也没有和徐光先失去联系。2006年8月,徐光先在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未命名的论坛版块“老顽童”栏目发表了《分子*——创建仪式》一文。随后,化学学院的学生响应号召,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分子*”趣味科普文学创作活动。一年后,铁文出版了一本书。

徐光先去世后,许多北京大学的学生发表了纪念讲话。一位有幸采访徐光先的学生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她对徐家乡满墙的书印象最深。"家很简单,但是到处都是书."徐光先耐心地一点一点地解释她几乎不知道的化学研究。(原名:徐光宪:每一个选择都是由于祖国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