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载坚守奋斗兰大扬帆再起航
编者按
3月20日,该报头版刊登了一篇名为“百年兰州大学的趋势逆转应该是可能的”的时事通讯。随后,兰州大学集中组织了12次对学院和院系的深度访谈,以回应社会、学术界和校友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对兰州大学发展的热情关注。
记者全程跟踪采访活动,从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稳步培育引导”停止人才流失三个方面展示了兰州大学未来发展道路的新方向和新举措。
■我们的记者刘晓倩
兰州大学创建于1909年,在经历了辉煌和挫折后,开创了甘肃现代高等教育的先河。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兰州大学,一所国家重点大学,在中国西部屹立不倒。1979年,随着改革开放,兰州大学再次焕发青春,与中国各行各业共享春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从那以后,我国经历了几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速度非常快。
在计划经济时期,兰州大学没有输给别人。在市场经济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时期,兰州大学的发展放缓了。如今,在西北的顽强推动下,兰州大学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发展窗口。
积极融入国家战略
加入国家大型科学工程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际合作小组;参与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参与国防建设隐身材料的研发;我们计划参加“大中微子望远镜”项目……兰州大学物理学院有积极融入国家战略的传统,今天我们兰达物理学家仍然坚持这一传统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刘翔告诉《中国科学日报》。
兰州大学融入国家战略的举措不仅体现在传统优势学科上,还体现在大气科学等新兴学科上,这些学科也为国家战略做出了贡献。
围绕国家“美丽中国”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2018年,兰州大学牵头的西部生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成为第一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同年11月,该校大气科学学院的黄建平教授率领团队前往塔吉克斯坦,对“一带一路”激光雷达网站进行选址研究。计划于2019年启动中亚大气气溶胶、云和水汽的激光雷达遥感观测研究。到2020年底,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约10个野外观测站,并建设激光雷达网络,进一步发展“一带一路”天气气候灾害预测预警系统,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能分享中国的科研“红利”。
2018年,国家子午工程二期兰州站落户兰州大学,8个校级科研观测站入选甘肃省首批14个野外科研观测站。此外,兰州大学深入参与了第二次青藏科学考察、引力波研究等国家重大科学项目,积极推进跨学科整合,成立了祁连山研究院、重力研究中心等机构,形成了一批相关方向的优秀科研团队,承担了一批重大科研项目。
兰州大学科技发展研究院常务院长徐鹏飞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学校正在积极筹备建立人工智能研究所、先进材料研究所等坚实的科研机构。近年来,学校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科技综合实力全面提高。”
积极整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018年,兰州大学提出“三个举措”,将兰州大学的建设需求和国家对兰州大学的使命要求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学校立足自身实际和地方发展,提出了在榆中盆地建设生态创新型城市的构想。它计划把榆中校区周围30平方公里建成一座集生态文明与科技、教育、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为一体的“生态创新城”。
兰州大学的这一想法与甘肃省委、省*的决定不谋而合。随后,生态创新城市的规划扩展到123平方公里,确立了兰州“一心两翼”的新发展战略。以榆中生态创新城为起步区,建设城市副中心,打造“西部第一学习城”、“甘肃第一科技园”、“兰州第一生态城”。
今年3月26日,在甘肃省省长唐的授意下,榆中生态创新城前期重点工程,如榆中生态创新城周边绿化质量提升和效益提升工程、兰州大学“双一级”建设工程、312国道清水一至来子堡段控制工程启动。这是兰州大学渝中校区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良好开端,也是兰州大学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证明。
不仅如此,兰州大学还着眼于甘肃省的发展战略和需求,如消除贫困、农村振兴和十大类绿色生态产业。积极融入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州-白银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成立了兰州大学白银工业技术研究所、绿色材料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作为主要单位,参与成立了兰州稀土功能材料研究所。同时,积极联系企业,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甘肃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做出重要贡献。
据悉,兰州大学还将牵头组织2019年甘肃省空气污染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为全面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技术支持。我们将继续深化与白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白兰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合作,探索科技成果部分所有制改革,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我们应该立足甘肃,面向西部,服务全国。我们要努力提高科学研究、创新和服务水平,成为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擎”兰州大学党委书记袁占亭说。
“稳步培养”阻止人才流失
多年来,关于兰州大学人才流失的说法是“孔雀东南飞,麻雀也飞”。在兰州大学110周年校庆新闻发布会上,严纯华校长透露:“2018年,我们阻止了人才的非正常流动。通过大力开展人才引进工作,进来的人才比出去的多。”
"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兰州大学副校长徐盛成说,学校成立之初,依靠党的号召,许多优秀人才来到西部,创造了兰州大学的辉煌。尽管兰州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末遭遇了人才流失,但2000年以后,该校开始重视人才工作,并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做了相应的调整。
到今年6月10日,以崔莹身份进入兰州大学的著名教授刘翔已经在兰州工作和生活了整整十年。“报到那天,物理学院的秘书亲自在机场接我。这在我的记忆中仍记忆犹新。”刘翔说,当时他个人感受到了学校对人才的渴望和重视。从零开始,刘翔组建了一支有能力做事情的年轻队伍。目前,该团队对多夸克物质的研究在相关国际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2018年,在世界著名的加拿大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工作多年、事业有成、但以往经验中没有局域网元素的刘志毅,成为2018年第一位受聘到海外全职工作的局域网大学人员。在招聘会上,刘志毅仍然清晰地记得学校领导之间真诚沟通的情景。“兰达确实在真诚地招募人才,确实在做实事,而且具备做实事的各种要素,所以我当场就工作意向签署了协议。”
兰州大学位于西北。虽然它没有地理优势,但在像刘翔和刘志毅这样想做研究的研究者眼中,它却充满了职业平台。然而,在从事大气研究的黄建平教授看来,地理劣势就是科学研究的优势。2004年,他放弃了在美国舒适的工作和优厚的待遇,毅然选择了兰州大学。近十年来,他对半干旱气候变化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系统科学研究成果,将中国半干旱气候变化研究推向了国际前沿。在这样一批优秀人才的推动下,兰州大学的人才流失曲线开始逐渐回落。
兰州大学人力资源部部长杜胜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2018年,学校提出了“近者乐,远者来”的理念,建立了“稳步培养和吸引人才”的工作机制。“通过建立高水平的人员健康档案、医疗保健的“绿色通道”和儿童入学保障机制,提供一对一的“保姆”和“专员”服务,热情、无限制地招聘人才。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保障条件和学术环境得到优化,形成了全校爱才、爱才、知才、用才的文化氛围。
2018年,兰州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带领团队,六次赴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地招聘人才,并与51名学者和留学生签订了工作意向协议。2018年,兰州大学团队入选“国立黄大年大学教师团队”,21人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有146名新的教学和研究人员和51名新的兼职教授。
西北部有高耸的建筑,高耸入云。我们期待兰州大学在新的时代迎来新的辉煌。
中国科学新闻(2019-04-10,第二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