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自主招生标准为何重回分数原点
■熊丙奇
前不久,有传言称,2011年和2012年参与北京大学“实名制高中校长推荐系统”的南京金陵中学,因为去年被推荐学生的“裸分”没有达到江苏省北京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所以没有资格获得2013年的推荐。就在最近,清华大学明确表示,2013年的“领先计划”增加了“优先考虑学业成绩在所有年级中排名前1%的高中毕业生”的政策。
这个消息让舆论非常困惑:自主招生提出了这么高的学业成绩要求,这样的改革有什么意义?这些顶尖高中中排名前1%的学生不需要独立注册,但仍然可以进入精英学校。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这样做只是“抢学生”,他们在自主招生中也重复了与高考相同的选拔标准。
舆论的混乱源于对中国高校正在推行的自主招生的误解。人们认为,高校自主招生已经建立了一个多元的评价体系,这将使一些有才华的和古怪的人进入大学。事实上,目前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根本不是自主招生。目前,自主招生的操作流程是考生必须先参加学校的笔试和面试,获得自主招生资格后,还必须参加高考并填写志愿表。学校必须填写第一份志愿表格(传统志愿表格)或第一份志愿表格(平行志愿表格)。只有当高考成绩达到学校承诺的录取折扣时,才能被学校录取。根据这一操作,考生的选择权并没有增加。自主招生也与高考的集中招生联系在一起。自主招生肯定会成为高校抢夺学生的一种手段。
这就是为什么北京大学愿意引进“中学校长实名制推荐系统”。当这一制度在2010年引入时,北京大学也声称推荐中学校长是正确的。可以发现一些“奇怪的天赋”。但最终,这是为了提前从学校到学校门口招收高分学生。根据北京大学校长的实名推荐操作,被学校推荐和面试的学生必须承诺入学。不清楚他们在抢劫学生吗?此外,所有获得“校长实名推荐”资格的学校都是由学校推荐的,并采用基于学业成绩的“综合指数”体系,因为一方面,校长不愿意承担具有教育声誉的推荐责任;另一方面,大学仍然使用推荐参与者的高考成绩来评估学校的推荐是否有效。如果被推荐的考生在高考中成绩不好,甚至会影响到学校明年是否会向该校推荐该指标。
独立招生的大学清楚地了解北京大学的真正意图。因此,在北京大学之后,清华和人大等大学推出的计划似乎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事实上,它们让学生更加焦虑。在推荐阶段,他们必须做出选择。一旦被推荐,他们就不能选择其他学校。
正因为学生没有选择的权利,所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是很正常的。这是独立招生和集中招生制度的必然嫁接。然而,如果实施真正的独立注册,情况会完全不同。自主招生的本质应该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一个候选人可以申请几所大学,在做出选择之前可以获得多份录取通知书。在这种情况下,大学可以提出基本的学业成绩要求。但是,如果性能要求太高,应用程序的数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因此,很难招收到适合这所大学的学生。在这种双向选择机制下,大学将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招生标准,而不是所有的学校都采用相同的学业成绩标准来评价和选择学生。
2013年,中国高校将进入自主招生改革的第11个年头。10年的自主招生实践将高校招生标准带回了分数的原点,值得深思。只有实行真正的自主招生,高校才能转变观念,多元评价体系才有望形成。
(作者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科学日报(2012-12-05第7版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