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国显生宙腕足动物属志:书写中国腕足动物故事

科普小知识2022-07-19 10:42:38
...

■我们的记者张文静

2017年12月,《中国显生宙腕足动物群》(英文版)在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古书院研究员荣嘉鱼,终于在他的心里落了一块大石头。

英文版《中国腕足动物化石记录》涵盖了1883年至2015年间由中国材料创造的757个腕足动物属,涵盖显生宙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和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九个海相地层,历时约4.5亿年。

"这是现阶段中国显生宙腕足动物的全面系统总结."荣嘉鱼说。

这个总结已经做了30年了。

1986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层古生物学家金玉干提出了根据中国化石资料对1986年以前建立的所有腕足动物进行全面鉴定并成书的设想。

“你为什么要做这样一本书?这是因为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开放程度很低。大量出版物以中文出版。中国学者根据中国化石材料建立的腕足动物种类和属,国际学者并不知道。相应地,国外学者早些时候所做的研究并没有被国内同行所理解。这很糟糕。例如,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荣家裕院士对国际著名的奥陶纪末期的赫尔南德斯动物群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一些新的腕足类物种,但国际学者并不知道中国的发现。然而,新建立的物种被西方学者“抢先”了,因为它们没有及时发表。这不仅是我们的遗憾,也对更深层次的学术研究产生了负面影响。”该书的副编辑之一、南谷研究所的研究员詹·任彬解释道。

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为了满足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需要,我国许多省份出版了区域地方志和古生物地图集。古生物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者一度繁荣,并成为当时最流行的职业之一。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编辑记录变得更容易。

“获取相关信息仍然非常困难。当时,许多材料都是由地区派遣团队用中文发布的,其中有些甚至不是官方发布的,而是内部材料。收集和重新研究模型标本非常困难,特别是一些标本已经在国外丢失。”展说,他曾通过各种接触,经历了寻找意大利一所大学的博物馆,以便在属志中找到一些模式标本的过程。类似的曲折和艰难是数不胜数的。

尽管开始时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在金玉干的领导下,作者们在项目的头十年里完成了一些规划任务。然而,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基础研究领域正面临严冬。由于缺乏资金,作家的旅行成了一个问题,相关工作不得不放慢速度。2000年以后,其他一些重大的科学研究任务消耗了几个主要编纂者的精力,《年鉴》的工作不得不完全中止。2006年,金玉干院士因病去世。很遗憾,他没能看到这本书的最终出版。

2008年,荣嘉裕院士勇敢地担起重任,重新组织地方志编纂工作,并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为此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鉴于时代和环境的变化,我们必须考虑原有的基础,跟上国际步伐。我们必须调整计划,充实队伍,调动新的力量,实行新的分工合作。在新的框架下,将增加生物地层学、动物的时空分布和演替、群落生态学和生物地理植物区系的划分和相互关系。设计图纸的统一;请青年同志建立本书的数据库,组织和统一参考文献。根据新的要求,大部分主要作者都重写了手稿,而少数作者在手稿的基础上作了重大修改。”荣嘉鱼说。

就这样,2017年,《中国显生宙腕足动物》(英文版)终于完整出版了。

“做这样的工作需要愿意坐在板凳上。写作成员的耐心和决心令人感动。南固研究所负责编纂泥盆纪的研究员陈秀琴在病重住院期间仍在工作。2015年底,我在她的家乡河南郑州看望她时,从她的病床上带回了手稿。她在这本书出版前就去世了。”詹任彬说,“但这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我们在相关的国际会议上做了介绍。西方学者对此寄予厚望,因为他们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到中国腕足动物全面而权威的信息和最新的学术观点。这本书将增强西方学者对中国腕足动物研究的理解,并将对未来的学术研究产生长期影响。"

中国科学新闻(2018-02-02第五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