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勇:建设创新强国的思想纲领和战略指南
要点:
■*同志指出,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只有创新者进入,只有创新者强大,只有创新者赢。我们在某些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完全有能力在新的起点上迈出更大的步伐。科技界应共同努力,坚定成为世界第一的雄心和信心,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大胆质疑现有理论,不断探索新方向,追求卓越,克服困难,努力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
■*同志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是国家整体发展的核心。“两个率先、一个核心”的重要论断,进一步深化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把科技创新在国家整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要结合*市场经济的新情况,充分发挥优势,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协同创新,优化创新环境,把握重要、前沿、基础,形成强大的合力,促进创新。
■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这一重要思想对我国对外合作和科技创新交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于科技创新的论述》一文,汇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同志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新思想、新主张,形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科技创新思想体系。它是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的新发展。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同志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确保“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把握当代科技创新的总趋势,抓住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牛鼻子”
*同志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转型作出了一系列前瞻性判断,为中国全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规律,牢牢把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与时俱进指明了方向。
交叉整合和创新是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驱动力。*同志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正在兴起。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显示出革命性突破的迹象。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重大进步导致了关键技术的交叉集成和群体的跨越。变革突破的能量不断积累。科技在广泛的交叉和深度融合中不断创新,特别是基于信息、生命、纳米技术、材料等技术的系统集成创新,以前所未有的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一系列重大论断从有机论和系统论的角度,准确地总结和概括了当代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科学地回答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大命题和产业转型的动力基础和演进趋势。
密切跟踪和研究工业革命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同志从全球和时代的角度对“两大融合”作出了重要判断,指出世界正处于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汇点,强调未来几十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将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成历史性的融合。*同志全面把握了历次工业革命的发展顺序,提出了以新的科学理论为基础、相应的新的生产工具、大量新的投资热点和就业岗位、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重大调整、新的大规模经济效益、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新的重大变化等五大要素构成理论,这些都在加速积累和成熟。他特别指出,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不断融合,以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智能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标志。这些重要言论为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勾画了清晰的轮廓,为我们加快工业化和信息集成,准确判断和快速把握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机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握住“牛鼻子”,好好下棋。*同志多次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谁掌握了科技创新的“牛鼻子”,谁就能走好科技创新的第一步,谁就能领先,赢得优势。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的大方向和产业革命的大趋势,不仅要重视不落后的问题,还要根据我国的国情确定后续和突破的战略。我们要把握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和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构,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最高水平,争取基础科学的重大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这一系列重要讨论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未来加快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的战略支点和突破点,为我们把握努力方向、提前规划布局提供了指导。
形成全新的创新发展理念。*同志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是国家整体发展的核心。“两个率先、一个核心”的重要论断,进一步深化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把科技创新在国家整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方位创新,实现了重点与全面高度辩证统一,形成了全新的创新与发展理念,为协调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控制这一关系我国整体发展的深刻变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二,做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的顶层设计,明确非对称赶超的切入点。
*同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强烈的创新信心和探索精神,不断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创新发展的新实践,统筹规划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他有很大的勇气和很强的自信心来治理国家和*人的*。他明确指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他还系统地阐述了如何走和如何走,展示了中国在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中自主创新和发展的一般模式和战略。
树立对创新的强烈信心。*同志指出,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只有创新者进入,只有创新者强大,只有创新者赢。我们在某些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完全有能力在新的起点上迈出更大的步伐。科技界应共同努力,坚定成为世界第一的雄心和信心,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大胆质疑现有理论,不断探索新方向,追求卓越,克服困难,努力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
采用“不对称”创新战略。*同志深刻指出,一个科技强国不是口号,而是要有内容和象征性的技术。要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我们不能“踩在西瓜皮上,想往哪儿滑就往哪儿滑”。我们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和任务执行。我国现阶段的科研水平、创新能力和经济基础决定了我们不能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齐头并进,在各个领域开花结果。我们要采取“非对称”战略,遵循积极跟进、精心选择、有所作为、无所作为的方针,明确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向和突破,在存在瓶颈的重点领域和地方下大力气,努力解决制约创新突破的技术薄弱和瓶颈问题,拥有非对称“杀手”,避免盲目性。这些讨论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发展,为我们实事求是、突出重点、争取最大发展主动权提供了战略路径和突破口。
充分发挥*制度的优势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志深刻指出,*制度集中于重大问题,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最大优势,是我们实现事业的重要法宝。根据*市场经济的新情况,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协同创新,优化创新环境,突出重点、前沿和基础任务,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创新。这为全面推进*职能转变和国家创新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基础。
加强开放和创新。*同志多次强调,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孤立地解决所有的创新问题。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这一重要思想对我国对外合作和科技创新交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常态下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
*同志在全面把握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和国家竞争中的革命性作用的基础上,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命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抓创新就是抓未来。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辩证地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特点,做出了中国已进入科技发展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
高度重视中国经济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同志从深刻的历史角度指出,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本原因不是经济规模,而是技术落后。粗放型发展模式主要依靠资源等因素的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已经不可持续。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普遍不高,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不足。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这是中国大型经济体的“致命弱点”。他还强调,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美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如果引进外国技术的想法仍然被采纳,这种差距不仅会扩大,而且还会长期锁定在产业分工的低端。这一重要论述充耳不闻,指出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缺点和关键问题。
掌握改变比赛场地和比赛规则的主动权。*同志指出,当前,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和加速应用有可能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产业与经济的竞争格局。在传统的国际发展舞台上,规则是由他人制定的,我们可以加入,但我们必须按照已经制定的规则行事,没有更多的主动权。如果我们仍然停留在原来的地点,我们将无法跟上。在竞争领域转型的过程中,机会转瞬即逝。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就加入到新的竞赛场地建设中,甚至引领一些竞赛场地建设,从而使我们成为新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和新竞赛场地的重要领导者。这种生动形象的类比要求科技界尽快调整思维,以适应竞争领域的变化,从而在以后的阶段和弯道中赶超。
我们将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同志指出,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他指出,没有强大的科学技术,很难实现“翻两番”和“两百年”的目标。对于我们来说,顺利地写出伟大的文章《中国梦》,从一个大国走向一个强国,也是很困难的。科技创新必须置于国家整体发展的核心,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必须作为国家的核心战略加以推广。
加快形成我国新的发展源泉。*同志指出,中国不再面临简单地融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在迫使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抓住这一新机遇,必须加快发展动力的转变,把以资源等因素促进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变为以创新为主导和支撑的经济*和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加快形成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源。
四是用明确的问题来指导关键的科技*改革,打破制约科技创新的*和机制障碍
*同志对科技创新体系改革进行了辩证系统的论述。他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对深化科技*改革、推进科技与经济融合、优化创新环境做出了重要判断。他形成了系统的思想,为新时期全面深化科技*改革指明了方向。
科技创新和*改革是一车两轮。*同志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当务之急是打破*障碍。全面深化改革就是拓宽创新的道路。科技创新和*机制改革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两个*。只有两个*一起转动,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这些重要论述明确界定了创新和改革,深刻阐明了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辩证关系和重要性。
消除阻碍合作创新的制度和机制障碍。协同创新是*同志多次强调的现代科技创新的方法论。他多次强调,要加快解决中国创新资源的碎片化和孤岛化问题,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从科技*改革和经济社会改革两个方面共同努力,加快建立和完善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彻底改变九龙多学科行政和水利的科技管理模式。这一重要论述为深化中国科技*改革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和目标。
突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同志高度重视企业科技创新,指出创新链应围绕产业链展开,形成上下游结合、上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创新格局。为了让企业在选择产业和技术路线上有更大的自主权,*应该集中力量搞几个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重大创新项目,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激发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重要论述,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高度,为尽快弥补创新短板、增强体系活力指明了方向。
解决“两张皮”的问题,并传递接力棒。*同志强调,要接过创新和转型的接力棒,必须深化科技*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障碍,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开辟科技实力向产业实力、经济实力和国力转化的渠道。 从而通过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加快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让所有创新源充分流动。
五、突出科技人员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规划利用和使用人才下棋
*同志重视人才,渴望人才,尊重人才。他强调,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他系统地提出了培养、使用和吸引人才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了全面的科技人才发展观。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同志深刻指出,创新驱动归根结底是人才驱动。我们要把人才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养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只有建设一支规模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形成人才培养的战略布局。*同志明确指出,中国科技队伍的主要问题是层次和结构。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强调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完善评价指挥棒,突破人才流动、使用和功能的*和机制障碍,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教育环境,制定更加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他特别指出,科学家不应以成就的名义干涉他们的研究,不应受到行政“公众参与管理”的限制,也不应与死亡挂钩。这些重要讨论为我们全面推进人才制度和机制创新,创造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指明了方向。
重视青年人才的重要作用。*同志历来关心和珍惜青年人才的成长。他指出,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的活力和科技发展的希望。他强调,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要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优秀青年人才,为他们提供一个勇于创新、脱颖而出的舞台。这对我们全面把握科技人才建设的重点,为人才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引领全社会践行*核心价值观。*同志积极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立志为祖国和人民服务,把科技成果应用于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把人生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斗争中。要大力弘扬中国科技界爱国奉献、淡泊名利的优良传统,自觉践行科学道德,树立良好学风,引导全社会以科技界的良好风尚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
学习*同志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关键在于深刻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深厚的民族感情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大局意识和强烈的问题导向、基本原则和立场以及系统的思维方法。我们必须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联合意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周围,积极参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胜利的伟大征程,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浪潮,推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破浪前进, 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的新境界,以更加丰硕的创新成果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建设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的创新成果。
(作者: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原标题: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思想纲领和战略指南——学习*科技创新摘录)
上一篇:中科院深入推进国家科学思想库建设
下一篇:心灵感应与量子纠缠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