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气象学家提醒:厄尔尼诺“退休”不“褪色”

科普小知识2022-07-20 09:31:00
...

■新华社记者林晖·于雯静

早在今年年初,气象学家就预测超级厄尔尼诺事件可能会在5月底结束。在中国气象局6月3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厄尔尼诺现象“退休”的消息终于正式宣布。

然而,气象学家提醒说,厄尔尼诺现象虽然“已经消失”,但不会轻易“消退”,其影响将持续到整个汛期。长江、松花江、淮河和西江流域仍在敲响警钟。

它可以被称为“历史上最强的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事件始于2014年9月。经过一年多的“洗礼”,公众对厄尔尼诺现象不再陌生。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水的大规模异常变暖可能通过大气环流系统的相互作用对全球气候产生深远影响。

回顾历史,自1951年以来,世界上发生了14次厄尔尼诺事件,其中3次达到了超高水平,即1982/1983年厄尔尼诺事件、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和这次事件。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指出,此次事件在峰值强度、持续时间、累积海温异常以及异常持续超过2.0摄氏度的月份等方面“全面超越”了前两次超级厄尔尼诺事件,被称为“历史上最强的厄尔尼诺”。

对中国来说,由于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季风气候国家,最大的特点是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这在异常的海温条件下会更加显著。在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下,从菲律宾到南海的反气旋高压环流系统可以被激发。这一环流系统叠加在副高上,使西太平洋副高偏南偏强,不利于汛期雨带的移动。

换句话说,在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下,“雨神”可能会更多地“专门”访问某一特定地区,导致该地区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迅速上升。

从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来看,正是因为汛期长江周围整个雨带不断下降,长江洪水形成了“峰对峰”的局面,给流域造成了极大的危险。

全国还是“两涝两旱”

自汛期开始以来,中国南方已有十多轮暴雨,高频率、高强度的暴雨非常罕见。

根据全国综合防治统计,汛期以来的降雨量是过去55年来的第二大,其中长江以南、华南、西南、西北、东北等地区的降雨量增加了30%以上。湖南湘江、江西赣江、广东北江、广西桂江、福建闽江等118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洪水,为5年来同期最高。

记者从*气象台了解到,今年5月底南海夏季风爆发,意味着中国西南地区水汽输送明显增加。低空西南风将从热带海洋向东亚大陆持续输送大量水汽,季风雨带将逐渐向中国中部和东部推进。中国将进入主汛期。

国家防洪管理局的最新预测显示,今年汛期中国的总降雨量偏高。特别指出长江、松花江、淮河和西江可能发生大洪水,但不排除其他主要河流发生洪水的可能性。同时,华北和其他地方可能会发生严重的干旱。这意味着今年汛期全国可能出现“两洪一旱”,即南方和东北地区受洪水袭击,而华北地区以干旱为主,需要防汛抗旱。防汛抗旱形势严峻。

“到目前为止,大气层中已经出现了许多类似于1998年的气候现象。人们需要以1998年为标准,为大洪水做好准备,并与长江流域可能发生的洪水作斗争。”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首席专家周冰说。

拉尼娜“拾起”厄尔尼诺

气候专家的监测显示,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冷水正在迅速发展。如果海水的冷却速度和时间达到某一临界值,就可能导致拉尼娜现象,这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

拉尼娜通常比厄尔尼诺危害小,但过去60年来拉尼娜事件的影响表明,在拉尼娜之后,我国一些地区的秋雨更加频繁,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降水较少,气温较低。尽管拉尼娜现象可能不会直接影响主汛期,但它对后期气候趋势的影响不容忽视。

除了降雨,厄尔尼诺还对全球农业生产产生重要影响。中国气象局相关专家结合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和农作物产量预测模型分析认为,由于厄尔尼诺的影响,今年许多国家的天气状况出现偏差,预计印度小麦和巴西玉米今年都将减产,从而推高国际农产品价格。

对我们国家来说,现在是夏收季节。专家建议,面对主汛期日益严峻的天气形势,各地的夏收应抓住降雨缺口,及时收割和干燥,确保颗粒返回仓库。

《中国科学新闻》(第一版集锦,2016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