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冀院士:有人反对中医是因为不了解
陈可冀。受访者提供了照片。
字符文件
陈可冀,1930年出生,中西医结合医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医硕士。他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和老年医学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目前,他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的终身研究员和首席研究员,*卫生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协会名誉主席。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很高兴地得知他的老朋友涂有友获得了诺贝尔奖。他用勤奋来形容涂有友,认为正是好奇心和进取精神让涂有友找到了提取青蒿素的关键。
在陈可冀看来,获得诺贝尔青蒿素研究奖并不意味着中医和中药科学在世界上得到充分认可,而是表明中药值得“像黄金宝藏一样挖掘”,需要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继承和创新。
在接受杜南记者的独家采访时,陈可冀承认了他对中西医结合等有争议问题的看法。他建议国家继续提倡组织西医班学习中医。他呼吁大家不要担心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的融合,因为“没有创新,很难发展好传统中医”。
中医在世界上得到认可了吗?
杜南:涂有友获得诺贝尔奖。有人说这意味着中医和传统中医在世界上得到认可。你怎么想呢?
陈可冀:看来我们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青蒿素是中医的一个非常典型的成就,因为涂有友的灵感来自东晋药理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书中有一句谚语说黄花蒿需要“榨出汁液,然后全部吃掉”。传统的中药通常是煎制而成,而涂又是受其启发。青蒿素是在低温下提取的。这是学习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创新相结合的成果。获得诺贝尔青蒿素研究成果意味着传统中药是一座宝库。像一个宝库金矿,如何挖掘它需要方法。
杜南:尤和涂有友都是中国早期致力于中西医结合的科学家。你为什么进入中医领域?
陈可冀:中医研究院的建立是由**决定的。倡导西医学习中医,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用现代科学方法继承和发展祖国医学遗产,为*建设服务。当时,卫生部还组织了一个西医和中医班。涂有友参加了为期两年半的第三批系统研究。没有这个基础,她不可能在《肘后备急方》中找到方法和思路。这项发明是偶然的,但却是不可避免的。这一定是因为她学的是中药,也是一名药剂师。
杜南:你说这个西医和中医班的主要训练是什么?
陈可冀:就是要系统地了解中医知识,学习中医的主要理论思想是什么,中医怎么看病。一般来说,首先要学习《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神农本草》,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临床实践。毕业后,我将结合我的专业来学习它。例如,涂有友学习药物化学。青蒿素提取后,结构和临床疗效的确定是另一个主要的。因此,中医的发展需要多学科的结合。中西医交叉融合、团结协作,优势互补。
杜南:当时为什么提出西医要学中医,中西医结合?
陈可冀:到目前为止,如果我们仔细看看已经获得*奖项的成就,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更多的中西医结合的成就。所有国家批准上市的准品牌中成药基本上都是中西医结合的结果。纯中药也应认真传承,但它是创新和发展传统中药,进一步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的重要途径之一。
诸宸院士(原卫生部部长)曾多次表示,“我们应该促进东西方医学的融合,在中国建立现代医疗体系”。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医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它是中国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经验,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然而,时代不同了。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不要墨守成规,也不要担心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它只会促进中医的学术发展。青蒿素的研究证明,中西医结合和化学方法可以取得新的成果。现代医学中的核医学、基因组学等都是跨学科研究的结果。
中药如何符合国际标准?
杜南:有些人一直反对中医。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陈可冀:我认为有很多因素。有些人故意反对和鄙视它。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大多数人仍然不理解,没有学习,没有使用,也没有亲身体验到好处。我认为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医在逐步发展过程中的优越性。
杜南:涂有友奖不会结束中西医之间的争论吗?
陈可冀: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和学术领域的自然趋势,不是人为的,所以有一个过程。
杜南:你们还有涂有友上过的西医和中医的课吗?
陈可冀:很多地方都没有。有人甚至说中西医结合是一种“被忽视和边缘化”的趋势。我希望所有地方都能继续举办下去。
杜南:现在让一些西医接受中医培训。他们会感兴趣吗?
陈可冀:许多西医都很实际,对中医没有偏见。有些人还对中医做了大量的临床或基础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我赞成自愿参加培训的模式,这是国家提倡的,有兴趣的人参加。问题是我们必须给予必要的保护。我们必须计算工作的年数。培训结束后,我们无法判断职称。当我还是全国政协委员时,我曾多次提到这个建议。去年,教育部答复说要设立“中西医临床专业”,但中西医结合问题仍未完全解决。
杜南:目前中西医结合的阶段是什么?
陈可冀:我认为还没有达成共识,但是仍然有不同的观点。希望行政部门允许每个人采用多种模式来研究和发展中医,或者通过传统方法,或者通过结合不同的医学或非医学专业模式。不要拘泥于一个,而要提倡互补,实现双赢,赢得更多。我们应该提倡学术*,充分发挥不同专业人士的作用。
杜南:在你看来,中医如何才能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
陈可冀:有必要把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语言变化的方法结合起来。要进入这个世界,必须有一种共同的语言。中医有许多科学和文化术语,但是外国人不理解。他们必须逐渐调整和适应。不会说任何语言,我该怎么办?因此,需要做很多工作。我们都在做中医术语的翻译,中医辨证诊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如何在临床研究方法上与国际接轨等等。这一系列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每个人都在做,但是仍然非常困难。
采访:记者尚(原题:有些人反对中医是因为他们不懂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