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王安石与司马光 变法者与守旧者的深刻思考

科普小知识2022-07-20 19:34:28
...

本文作者:李华,授权在春秋历史网站上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姓名!

中国古代的改革派大多没有好下场,比如吴起和商鞅。这很容易理解,第一枪就是第一枪。此外,改革者不仅仅是站出来这么简单,他们还想从既得利益者的碗里抢食物——即使是狗也不会同意,更别说那些心比蜂窝煤还多的人了!

在许多中国人的印象中,王安石给人的最初印象是一个学者。这可能是因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很好,他的诗优雅精致,意境很高。然而,对于王安石的另一个身份——政治家的身份,后人却是褒贬不一。那些崇拜他的人把他视为一个明智的首相,“一代圣人”;反对他的人称他为“罪魁祸首极其邪恶”,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

王安石与司马光

事实显然一两句话就不清楚了。幸运的是,它不是没有线索。人们都说性格决定成败。接下来,我将三维地描述王安石的性格。至于他在你眼里是怪物还是仙女,这取决于你如何理解。

脾气倔强,扭结相公

王安石有一个历史上很有名的绰号,叫做“扭结相公”,翻译成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词,就是“倔强的驴”。据说有一次,包拯邀请客人,王安石是他的下属,也被邀请了。席间,包拯作为主人,一一向大家敬酒。出于尊重,不管能不能,每个人都会喝几杯。只有王安石,不管包拯怎么劝他,都不喝酒,不给他面子。这让包拯当场尴尬万分。所幸的是,包拯发生了这样的事,如果有点不近人情的话,绝对会给王安石今后的工作带来影响。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难怪《宋史》对王安石有这样的评价:“安史有强烈的克己意识。他对自己看到的东西没有信心,决心不再回来。”

王安石

但是话说回来,一个人的倔脾气既是缺点也是优点。因为只有这种走自己路的人才能在充满荆棘的变革之路上一路走到黑。我认为宗申选择王安石主持变法应该有一定的原因。

然而,宗申没有想到的是,理想是丰满的,而现实是非常瘦的。王安石的性格不仅有点倔强,而且倔强而难以容忍。

第二,从好朋友到死敌

司马光和王安石曾经是好朋友,彼此钦佩,但正是由于这场政治改革,他们疏远了,彻底摧毁了他们的友谊,最终成为政治敌人。

司马光比王安石大两岁,比王安石早四年通过进士考试。司马光本来可以不参加科学考试就当公务员,因为他的父亲是地方*的长官,这符合他的子女的条件。然而,司马光并不想沾父亲的光,而是依靠自己真正的才能和实际研究。当他通过高中最高考试的时候,他才20岁。此外,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早已广为流传,所以司马光不仅是一个政治新秀,也是一个受欢迎的名人。

司马光

与司马光相比,王安石年轻时要黑得多。

有一种说法是,王安石上任后,一直不愿进京任职,并多次拒绝接受朝廷为他安排的丰厚工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不想过早地在法庭上与那些根深蒂固的大人物对抗。因为从现有的史料来看,王安石属于那种“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人。你几乎不可能让他失望并与他的领导合作。

因此,王安石是否特立独行,是否隐藏自己的力量,甚至是捞名钓利,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王安石有意无意的行为真的为他赢得了很大的声誉,以至于最终,所有的官员,从皇帝到文武,都渴望看到王安石的真面目。用司马光的话来说:“符节(王安石的话)已经享有30多年的世界声誉。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对名利无动于衷,雄心勃勃。不管你认识或不认识谁,你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如果你不担任一个大职位,那么和平与繁荣就在眼前,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会接受他的好意。”

尽管司马光非常重视王安石,但当他们遇到具体的政治问题时,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当时,王安石还没有出任政治部长。曾公亮总理和其他人表示,合朔周边地区受到影响,国库资金短缺。他们要求皇帝停止贫穷和慷慨,在举行祭祀时少给大臣红包。司马光还认为救灾是重要的,朝廷的大臣们应该节约金钱,尽可能节约,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

另一方面,王安石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说:“国库缺钱不是当务之急。当务之急是找出缺钱的原因。原因是没有人擅长财务管理。”

司马光问:“你所说的好的理财规划师,无非是在各种借口下剥削人民的口袋。如果人们口袋里没有钱,他们可能会成为强盗。这绝不是一个好方法。”

王安石不同意,自信满满地说:“真正善于理财的人,不用出钱,就能充分利用国家。”

司马光笑着说:“天上地下都有一定数量的钱和东西,不是来自人民,就是来自朝廷。你说的是充分利用这个没有捐赠的国家。这一定是普通人的抢劫。它的危害比增税更大。这只是桑弘羊和其他人用来欺骗汉武帝的诡计。”

宗申皇帝估计他不明白这两个人在争论什么。他唯一知道的是,法院太穷了,无法打开闸门。王安石说他可以拿到钱,所以我不得不无条件地支持他!

王安石变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颁布实施的。

三、改革道路上没有朋友

当然,根据常识,我们可以知道无论食物有多美味,不可能每个人都喜欢它。同样,新措施的实施并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这肯定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从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来看,它更多的是从朝廷和民众的角度来制定的。因此,它将不可避免地侵犯强大集团的利益,也不可避免地遭到这些人的反对。

王安石

如果一般人,看到有那么多不容易惹的人和自己唱反调,估计早就吓趴下了。然而,王安石不是一个普通人,他的人生字典里根本没有“避重就轻”的字眼。上面写满了诸如"迎难而上"和"知道山中有老虎,更喜欢在虎山上旅行"之类的词语。别忘了,王安石的外号“犟驴”不是白的。他发动了一次恶毒的攻击,他的亲属肯定不认识他。十头驴子是拉不回来的。

例如,《青年法》颁布后,司马光就对王安石感到恼火,因为他认为新法会导致官员滥用职权、制造事端、牟取利益、拒绝进谏。他希望王安石废除新法,恢复旧制度。所以当神教任命司马光为代表时,王安石实际上是说:“司马光如果现在被重用,就像给反对派打了一面红旗!”他坚决反对神教的做法,甚至威胁神教回家休养。直到宗申权衡利弊,决定与王安石站在同一战线上,他才回来工作。此时,司马光与王安石的关系彻底决裂,成为政治上的死敌。他因年老而死。

另一个例子是欧阳修,他因为批评青年法而不执行政策,被王安石逐出宫廷,被地方官员取代。

又如苏辙,他是变法初期王安石的重要人物。然而,当苏辙对实施《青年法》可能存在的弊端提出一些看法时,王安石却视之为异类,并愤怒地予以惩罚。苏辙看出王安石不听任何劝告,也不能和他玩得开心。他只是自愿在当地工作。

苏辙的哥哥苏轼也同样*离开北京去上任。

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另一面

当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我们已经可以发现王安石不仅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和大商人的反对,而且在实施新法的过程中也遭到了大量文化名人的反对。传统观点认为,司马光领导的反对派实际上代表了腐朽和强大的阶级的利益,应该受到无情的批评。

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

王安石与司马光

因为只要我们仔细回顾当时和后世的文献,就很容易判断出司马光、欧阳修、苏轼等人都不是死板保守的人。他们与大地主和官僚没有利益关系。相反,我们可以从后来的一些文件中看到,司马光甚至是一个穷人,他家里只有三公顷的土地,没有钱埋葬他去世的妻子。他典当了家里的土地,为葬礼筹集了一些钱。

司马光的“死敌”王安石呢?根据一些历史学家的研究,他家大约有3000亩土地,这在当时应该是一个大地主。因此,我们不能想当然地给人们贴上标签。毕竟,人是复杂的动物,对好与坏、黑与白的暴力判断很容易陷入死胡同。尤其是司马光、苏轼、苏辙等处于人生事业的巅峰。他们冒着失去政治前途的危险去对抗皇帝。他们怎么能猜到一定有更高的目的呢?否则,很难解释他们是如何在当时和后世获得如此高的声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