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在日华人科学家:日本为何屡获诺贝尔奖

科普小知识2022-07-20 21:47:55
...

在日华人科学家:日本为何屡获诺贝尔奖

10月3日,在日本东京的东京理工大学,日本科学家大相美善纪在获得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日本科学家连续三年获得诺贝尔奖,自21世纪以来,每年平均有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诞生。在这方面,在日本从事科学研究的中国学者认为,相对宽松和平等的研究环境、不随波逐流的科学研究精神和不受干扰的科学研究态度都是获得诺贝尔级科学研究成果的必要条件。

基础研究环境相对宽松

朱东英教授于1992年获得京都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日本琦玉科技大学副校长。同时,他还是上海交通大学等中国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和教授。他说:“日本现在已经获得了许多诺贝尔奖,这表明我们来日本的时候,日本更加重视基础研究,研究环境相对宽松和*。”

鞠东英回忆说,在京都大学攻读博士期间,这位教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鼓励他们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他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从不同的学科中学习。日本教授非常支持博士生的*研究并提供建议。

他说,日本现在已经获得了许多诺贝尔奖,但仍受益于当时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政策。目前,总的来说资金较多,但资金使用管理特别严格,各环节考核十分严格,科研人员压力过大,导致科研人员中舞弊现象增多。然而,在日本仍然有一群人坚持基础研究。他们没有多少钱,但基本上可以满足。

鞠东英说,所有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基本上都是由研究者自身的兴趣和学术研究的意义推动的。研究人员应该首先考虑这些问题,而不是在任何项目上能花多少钱,因为项目受到许多限制。

他建议不要全面对待科学研究,不要用项目和资金来评估人,应该鼓励一些人投身于基础研究。谈到发表研究论文的问题,他说,事实上许多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原创研究成果并没有在高水平杂志上发表。以他的学校为例,他说:“我们不通过论文的数量来谈论英雄。评价教授时,要全面评价一个人在各个方面的贡献。尽管对几年内发表多少论文也有要求,但它们相对灵活,例如,它们可以被专利所取代。”

基础研究需要默默坚持

筑波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波博士毕业于日本筑波大学,分别在*家交通学院和工业技术学院工作。他认为许多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长期以来一直默默从事研究。尽管基础科学研究的环境不一定令人满意,但他们可以长期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并最终打开这一领域的大门。

当王波在筑波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他认识了筑波大学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白川英树教授。他说,在获奖之前,白川方明教授在筑波大学默默无闻,退休后甚至没有办公桌。他退休后仅六个月,筑波大学就授予他荣誉教授的头衔。王波说,日本研究人员非常专注,可以在一件事情上不断改进。

有些人早上7点来到研究室,晚上很晚才回来。他们可以长时间沉浸在科学研究中,忘我地学习。今年获得该奖项的大相扑教授已经71岁了,仍然每天呆在实验室里。*家工业技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周教授也表示,日本的许多基础研究人员能够冷静下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一定想获得太多的成果和好处。许多资金相对有限的人已经定居下来几十年,坚持科学研究。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不是来自最著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这是非常令人钦佩的。

冷静看待诺贝尔奖现象

周说,对于日本科学家连续获得诺贝尔奖的现象,应该理性、冷静地看待。有许多偶然的诺贝尔奖,许多日本人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他们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他说,日本近年来获得了诺贝尔奖,这表明日本的一些基础科学研究确实是世界一流的,但诺贝尔奖具有滞后效应,许多奖项现在都反映了20多年前的研究工作。周指出,诺贝尔奖需要时间积累。不要过分强调诺贝尔奖情结。总的来说,诺贝尔级的研究成果离不开几代人的努力。

相关主题:2016年诺贝尔奖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