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哲学给哲学带来根本性革命了吗
信息哲学是一种元哲学或最高哲学,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学。由于信息哲学首先是在哲学最高范式(“现有领域的划分”)层面发起的变革,信息哲学实现了人类哲学的第一次根本性转向,从而引发了一场哲学革命。
■吴坤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一个人时代的精神实质."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哲学已经成为一种能够体现当代精神实质、深刻而全面地展示其伟大而深远的时代意义和价值的哲学。
信息哲学的本质
长期以来,国内外科学哲学界对信息哲学本质的一般理解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越来越多的学者只在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哲学问题层面理解信息哲学的本质。根据这种观点,信息哲学只能是一种部门哲学或领域哲学。就像物理哲学、化学哲学、生命哲学、地理哲学、经济哲学和文化哲学一样。其他学者总是倾向于将信息哲学纳入一些现有的传统哲学范式进行解释。
中国信息哲学的相关研究认为,信息哲学不能等同于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中的哲学问题,信息哲学也不能被视为附属于或归因于某些现存传统哲学的哲学;信息哲学是一种元哲学或最高哲学,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学。信息哲学将信息作为一种普遍的存在形式、认知方式、价值尺度和进化原则进行探讨,并相应地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论、信息生产论、信息社会论、信息价值论、信息方法论、信息进化论等。从元哲学的高度。在这些广泛的信息哲学领域下,可以包含几个分支哲学,从而衍生出第二、第三或更深层次的信息哲学学科。
作为一种元哲学,信息哲学是通过批判性的审视从当代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升华出来的。因此,这种哲学实现了对特定现实世界的理性超越,比一般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生活和实践、思想和知识具有更高的超越性。此外,信息哲学对包括当代西方哲学基本范式在内的传统哲学采取了革命性的批判态度,从而实现了对现有人类传统哲学的理性超越,并独立于其他哲学。由于在两个方向上的批判性超越,信息哲学能够很好地体现哲学应该具有的最*的性质、品格和知识精神。在这方面,在信息时代,尤其是今天,当信息时代正在向智能社会的高级发展阶段迈进时,信息哲学必将成为未来人类哲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诞生和发展的信息哲学就是这样一种哲学。它是基于信息时代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它以对传统哲学和科学基本范式的批判为基础,具体而全面地展示了信息时代的哲学精神。
哲学的最高范式:“存在领域的划分”
根据一般的说法,大多数哲学家总是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视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或最高问题。然而,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解决一个先决问题,即“存在什么”,即世界上有多少种存在。这就是“划分现有领域的问题”。如果对存在的东西甚至没有一个清晰的理解,那么“思考和存在之间的关系问题”就不能得到具体的回答。这样,“划分现有领域的问题”就不会比“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更基本、更高。因此,信息哲学提出“现有领域的划分”是哲学的最高范式。
在西方哲学传统中,“存在”被分为三大领域:客观观念的世界(包括上帝和绝对精神);物质世界;人类的精神世界。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客观思想的世界已经逐渐从普通科学和哲学领域退出。因此,西方传统哲学现有领域的划分中只剩下两大领域: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存在=物质+精神,这是传统哲学的最高范式,也是传统哲学的基础。
总的来说,大多数哲学家总是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和“精神与物质的关系”视为同一层次和规模的问题。这一观点的理论基础是坚持传统哲学对存在领域的基本划分:存在=物质+精神。因为存在是由物质和精神两大领域组成的,所以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回答只能从对“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的具体解释中找到。然而,如果存在领域的划分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存在=物质+精神”的传统模式,那么这两种表述将不再相同。
关于哲学的发展,西方哲学界有一种普遍的看法,即两个转向的理论: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语言理论的认识论。除了这两种转向理论,一些学者还提出了更多的转向理论:现象学转向、价值论转向、存在论转向、实践转向、身体转向等。然而,仔细研究一下,这些所谓的变化所带来的变化仍然局限于哲学所关注的问题领域和所涉及的学科领域的转变。由于这些所谓的变化并没有改变传统哲学的最高范式,它们不是哲学的根本变化,也没有给哲学带来根本性的革命。
哲学的信息转向:存在=物质+信息
信息哲学对哲学的改造首先是在哲学的最高范式层面上实现的。信息哲学提出的新存在场的划分方法是“存在=物质+信息(精神只是信息活动的高级形式)”。
当然,不同的哲学流派可以对信息的本体论地位做出非常不同的解释。事实上,在相关的哲学领域有三种不同的解释方式:一种是把信息仅仅看作是物质的某种存在方式或属性,从而简单地把它归结为一种物质现象,否认它存在的独立性;二是简单地将信息归于精神世界,否认客观信息的存在。此外,它直接将信息视为精神的同义词。第三,将信息视为一个全新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世界,它不同于精神和物质。在第三种解释中,可以区分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将信息、物质和精神并列,第二种是将精神作为信息世界的一个领域包含在信息世界中。信息哲学采用第二种类型的第三种解释方法,通常也称为物质和信息的双重存在理论。
在上述三种解释信息本体论地位的方法中,前两种方法对于哲学变革的意义和价值并不具有革命性,因为这两种解释方法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哲学对存在领域的划分方式,而只是对物质世界的特定存在方式和领域或精神世界的特定存在方式、领域和称谓进行了一些创新性的解释。然而,上述第三种解释方法不同于前两种,因为这种解释方法改变了存在领域的传统划分,是对哲学最高范式的一种变革。因此,这种解释方法导致了哲学的根本转向和哲学的革命。
自1980年以来,经过近40年的不断研究,中国的信息哲学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信息哲学的相关理论认为,传统唯物主义哲学所承认的“一切客观事物都是真实的物质世界”的理论难以成立,因为一切客观事物都不是真实的。在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中,存在着自我展示、相互映射、相互表征的普遍联系的各种复杂现象。虽然在这种现象中显示、映射和表现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它没有真正的本质。如果我们用“客观现实”来定义物质,那么我们就不能再用“客观现实”来定义这种显示的、映射的和特征化的内容的性质和存在。这样,展示、映射和表现的内容应该被视为不同于物质现象的另一种客观存在。信息哲学将这种现象定义为“客观不真实”或“客观不真实”。此外,精神世界作为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也没有真正的本质。因此,精神被定义为“主观不真实”或“主观不真实”。既然“客观的不真实”和“主观的不真实”在本质上都是不真实的,它们可以统一成一个大的世界域,即“不真实”或“虚拟”的世界。
如果我们审视现实与非现实之间的关系,我们将会看到,非现实世界是从现实世界的相互作用中衍生出来的,一个关于展示、呈现、映射、表征或主观反映(包括对思维过程的重构)其自身的一些属性、存在方式和状态的世界。从这种对应关系中,我们有理由把现实世界称为直接存在的世界,把虚幻世界称为间接存在的世界。由于间接存在是直接存在的表现或反映,从间接存在所呈现的内容来看,它是关于直接存在的信息。这样,我们有理由规定直接存在的世界是物质世界,间接存在的世界是信息世界。由于信息世界来源于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所以信息世界是它自己的展示。根据这一思想,信息哲学将信息定义为:“信息是一个标志着间接存在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直接存在)的存在方式和状态的自我展示。”
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自然地得出一个结论:因为信息来源于物质的相互作用,信息世界是物质世界的表现,物质世界仍然是第一自然的主要存在,而信息世界是第二自然的派生存在。
尽管我们在信息生成机制的逻辑推理中强调物质的第一性和信息的第二性,但我们也主张现实世界中物质和信息的双重存在。这是因为世界进化的时间没有开始,互动是事物存在的一种常见方式。因此,世界上所有现存事物的结构都是在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产生的,这种进化产生的结构同时浓缩了相应进化过程的时空信息。这导致了一个现象:世界上所有现存事物的结构,甚至整个世界本身,都被双重化了。它们既是物质体又是信息体,这两个世界嵌在一起。
因此,作者在物质统一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物质和信息双重存在和双重进化的理论。正是这一理论在哲学本体论和本体论的最高范式层面上导致了哲学的根本变革,或者说是“全新的哲学革命”。正是这样一场革命实现了哲学的信息化。
信息哲学中哲学根本变革的十二个方面
由于信息哲学引发了哲学本身的一场根本性革命,信息哲学将在哲学的所有问题和领域,包括基本和非基本问题,包括基本和非基本领域,实现一些全新的变化。由于空间问题,我们只按标题列出了信息哲学中哲学基本变化的12个方面。
1.信息本体论:关于物质和信息双重存在的全新本体论;2.信息认识论:关于人类认知发生的多维媒介建构和虚拟理论;3.信息进化理论:关于物质形态和信息形态双重进化的理论:4.信息时空观:一种全新的时空内部整合与统一理论;5.全息领域理论: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机制、过程和结果的理论;6.信息价值论:物质价值和信息价值的双重价值理论;7.社会信息论:关于社会本质和社会进化模式的新理论;8.信息生产理论:对人类实践和生产活动本质的新认识:9.信息思维理论:一种关于科学和哲学思维方式转变的理论:10.不屈不挠、统一的情报学理论——“科学信息科学化”的当代科学发展理论:11.整合现有的科学研究方案;12.现有科学和哲学的全面变革。
(作者是Xi交通大学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兼教授。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信息哲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科学杂志(2019-02-13,第三版学术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