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大学开发新探针
科普小知识2022-07-21 19:58:49
...
慢性和急性肝炎将导致肝纤维化,最终病变将是肝硬化甚至肝癌。澳门大学中国医学研究院副教授王春明开发了一项新技术。在小鼠模型中的初步证实表明,该技术能够实现组织纤维化的高灵敏度检测,有可能应用于肝纤维化检测,使患者尽早接受治疗。最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该团队在“解决近红外荧光探针在体内应用的干扰问题的蛋白质口袋逃逸设计策略”的主题下开发了相关技术。在一项关于伤口修复的原始研究中,他们意外地发现用作检测工具的荧光探针具有一种化学基团,这种基团很容易“落入”蛋白质结构的“口袋”,从而产生干扰信号。这种机制通常被忽略。
基于此,研究人员对已使用多年的商业染料的结构进行了“操作”,设计并合成了新的染料分子,使它们在发挥正常功能时不会“落入口袋”,从而显示出比现有产品更高的分辨率。基于这种染料分子,该团队开发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近红外荧光探针,以肝纤维化过程中过量产生的醛赖氨酸分子为标志物,成功实现了肝纤维化的分期诊断。
王春明说,荧光成像探头可以帮助医生实时、无损、动态地监测疾病的发展。然而,该工具在使用时很容易与血液中的白蛋白结合,导致假阳性信号干扰检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通过蛋白质口袋逃逸设计策略成功解决了这一非特异性结合问题,从而在纤维变性疾病模型检测中实现了更高的分辨率和准确性。该研究结果以巧妙的科学设计和优秀的实验数据,展示了荧光成像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价值及其在疾病实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5323-8
上一篇:硅谷的失败者
下一篇:科学家设计新型双光子荧光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