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卫华院士:非晶态物理学研究仍须克服诸多短板
王伟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伟华
青年人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支撑力量,因此我们应该在制度机制或创新机制上尽可能地支持和重用青年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目前,虽然我国对非晶物理的研究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要保持优势不变,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许多短板需要克服。
我亲自见证并参与了这一领域的发展,并一直保持着最初对这一领域的热情。今天的无定形材料研究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人们对许多基本问题的理解仍然是激烈的争论。我认为,人类对非晶材料的探索和认识将是本世纪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方向,值得为之奋斗。
至于如何克服这些缺点,我认为,首先,我们应该从科技成果的转移和转化中激励科研人员,使他们能够及时看到成果的技术应用价值。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有更大的勇气和更大的活力去创新和创造,敢于提出新的概念、理论和模型。
其次,我建议国家应该努力提高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的国际话语权,这样科研人员出国时就能有自信和成就感。我们应该尽可能积累国际对话资本,提高对话实力,建设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团队,不断提高我们的学术影响力。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逐步打开与西方科学界对话的“大门”。在“门户开放”过程中,国家应大力支持中国科学家积极参与本领域的国际科技事务,加强国家间的科技交流。此外,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学术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自己的学术评价标准,建设一流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我们还应该更加重视人才培养。青年人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支撑力量,因此我们应该在制度机制或创新机制上尽可能地支持和重用青年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避免急功近利。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鼓励年轻人的合作和交流,让年轻人有更多的空间和舞台来展示他们的才华。
此外,我认为在非晶物理领域具有相关优势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应通过相关的合作研究,广泛联合起来,加快我国整体新材料的研发进程,以达到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的目的,为建立和完善新材料产业体系、振兴制造业做出贡献,更好地支持和配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最后,在科研机构的日常后勤工作中,特别是在科研项目和资金的管理中,包括研究机构在内的学术机构应该给予科研人员充分的信任,以便科研人员能够摆脱繁琐的表格和财务报销,从而能够更好地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本报记者马卓敏整理)
《中国科学新闻》(第一版集锦,2016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