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连接军营的网络课堂
国防科技大学东门外,有一家卖长沙小吃玉林米粉的小店。每天早上5点,商店都会准时开门。
有一段时间,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总是一大早来店里要一碗米粉,匆匆吃完,然后匆匆离开。慢慢地,他成了这里的常客,所以老板总是给他加更多的米粉和肉丝。
然而,老板仍然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总是匆匆忙忙的餐馆会很忙。
餐馆的名字叫小,他是国防科技大学培训部的一名职员。在成为参谋之前,他还在学校的计算机学院担任科研和教学的骨干,并获得了军事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但在此期间,他有了另一个更特殊的身份——学校“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首席参谋。
那是在2013年。当时,“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刚刚引入中国。正当国内许多高校还在观望的时候,坐落在湘江岸边的这所军事学院已经采取了行动。
钥匙
同样在2013年,*主席参观了国防大学。习主席在讲话中敦促学校“采取非常措施,培养军队急需的人才”。而这句话也击中了当时军队建设的要害——随着我军武器装备和新型战斗力量的发展,人才短缺的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校长杨提出了众所周知的“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构想。
“通过采取非常措施,并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中要求战斗力,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金钥匙’。”杨在研讨会上说。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同年,学校成立了由业务职能部门和教学人员组成的“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团队,并开始搭建自己的“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平台。小冯涛也成为这场“硬仗”中最常见的一员。
小冯涛的努力很快就有了结果。该团队成立后仅两个月,自主可控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学习平台——中国最早的“梦想课堂”平台就上线提供服务。同时,它也成为中国第一个网上学习平台,提供“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课程资源。2014年,教育部建立的中国高校“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启动。在前五门“985工程”大学课程中,国防科技大学被选入四门。
现在,几年过去了,国防科技大学的“梦想班”平台已经初步具备了支撑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三位一体(即军事院校教育、军事训练实践和军事职业教育)的教育平台的基本功能。目前,该平台已经推出了170多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和100多门来自高校和部队的开放课程,总时长超过1000小时。全军已有32万官兵报名学习,通过4.6万人的考试,建成了连接军队需求和专家资源的新桥。
“过去的每一天都值得回忆,尤其是现在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在学校开展的最佳时机,也是他的最佳时机。”回顾三年的经历,小冯涛说:
一群教师
平台已经建立,课程也已经整合,但是我们如何确保这些课程是“优秀的”?
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员史建华是该校第一个大规模的在线课程演讲者。从接到“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任务的那天起,她就投身于“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走访了国内外许多著名大学,观察“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发展规律。因为她通常要承担大量的科研任务,所以这门课的记录几乎完全是在休息时间由她完成的。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彭·教授开设了四门大学英语口语“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据统计,该课程已在中国大学的“MOOC”平台上推出,注册人数达40万,在所有在线课程中排名第一,成为“中国大学MOOC”十大精品课程之一。
为了把这门课教好,确保“零”错误,彭花了至少两天的时间熟悉和修改他的发言,然后记录每一次演讲。每次录音后,他必须从头到尾校对两次以上,以确保上传前准确无误。此外,在完成一天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后,他和他的团队成员经常不得不加班,在电脑前回答学生的在线问题,纠正和评论学生的作业。
该校副教授兰军也在努力完善课程。有一次,在录制过程中,由于课件版本和录制设备不匹配,课件播放和他的讲话之间有大约两秒的延迟。这不是一个大问题,也不会影响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然而,兰军和工作人员一秒一秒地检查了时间线。当他们完成最后一次复习时,已经是凌晨3点了。
“虽然课程很重,但我们很幸运,因为在我们心中,我们共同的信念‘想做的事,做的事’让我们经历了转变的痛苦,享受了绽放的喜悦。”在采访中,彭对说:
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国防科技大学“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直接针对解决军队急需的人才培养问题。因此,无论是选择课程还是教授内容,教师都必须适应军队前线指挥员的需要。为了调动官兵学习“赶超”的积极性,他们还专门在平台上设置了评分规则和排名功能,可以对个人在部队、本单位和部队的成绩进行排名。这种做法也激发了军营中许多“学习标兵”。
*战区装备技术保障旅士官王就是其中之一。这位年轻的战士在国防科技大学的“梦想课程”平台上参加了许多课程,通过率超过90%,优秀率超过80%。他参与了“雷达通用适配器”项目的开发,获得了军事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结果中的许多知识都是在“梦想课堂”平台上学习的。
由于“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直接与军队官兵联系在一起,随着官兵的交流和反馈,许多高校通常不会遇到的实际问题也摆在国防科技大学教师面前。
有一次,一名导弹旅参谋在“梦幻课”平台上向国防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付强提出了一个关于光学制导炸弹打击效果的问题。事实证明,某型光学制导炸弹一次发射就有很好的效果。如果它被多次发射,效果会因为未知的原因变得更差。
为了找出问题的原因,付强专程去了大队。经过一些调查,他发现在第一次导弹袭击后,战场局部环境的温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导致红外环境的光学效应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后续光学制导炸弹的命中率出现误差。此后,他提出了光学制导炸弹和雷达联合制导的战术方案,产生了良好的打击效果,解决了部队的难题,为教学和科研积累了重要的实践案例。
“如果这些问题不是由军官和士兵提出来的,我们在校园里绝不会想到它们。正是这种互动使我们的科学研究更有根据。这是一次双赢的交流。”付强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