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征镒院士:百年清华忆故人
□吴正毅
清华大学创办了这所学校,并树立了“自强不息,热爱道德”的校训。这两个字来源于《周易》中的卦爻和坤,成为清华人世世代代的座右铭。他们一代又一代地规范着清华人的学习行为,塑造着一代又一代的国家精英。
虽然我是清华的学生,但与创建清华的老一代清华人相比,我感到惭愧。在本书收录的40位清华校友中,我熟悉的有、朱自清、闻一多、周培源、吴涵、费孝通、钱三强、华、吴、赵九章、唐培松等。他们是我的老师或老师和朋友,他们是我在学术研究中的榜样。
梅贻琦总统在西南联合大学时,他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的教授们联合起来,在昆明建立了一所一流的大学,昆明不是抗日战争的和平后方。他培养了数百名学生,后来成为国家的栋梁。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抗日战争期间,老师和学生抗击侵略者和保护家庭的热情是毫无疑问的。抗日战争胜利后,渴望和平、反对内战的学生运动如火如荼。梅校长对待学生和蔡元培校长一样,视学生为孩子,赢得了教授、员工和学生的理解和支持。这也是梅校长待人接物的高尚作风的体现。
朱自清先生出生于海州,成长于扬州。1946年,他写了一篇题为《我来自扬州》的文章。我和朱先生仍然来自同一个村庄。朱先生毕业于扬州八中,扬州八中是扬州中学的前身,我们也是扬州中学的校友。1933年,我去上海考清华。我对学习英语感兴趣。在那年的汉语考试中,我有一篇关于游记的文章。我根据自己在扬州、镇江、无锡、苏州等地的旅游经历,临摹了王维《山居与裴秀才地》一书的意境和风格,写了一篇游记小品文交了上去。然而,是朱自清先生对这篇文章进行了评判。也许我写的这封简短的旅行信正好击中了当时正在写《欧洲杂记》的“房屋主人”的想象力。朱老师给了我一个更高的分数,帮助我如愿进入清华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和北平复员后,他参加了“反内战反饥饿”学生运动的签署,并以极大的热情支持学生运动。朱先生致力于编纂《闻一多全集》。他崩溃了,非常虚弱。“宁愿饿死也不愿接受美国救济食品”的郑铮铁人死于胃穿孔。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大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大家,他将永远是后人的楷模。
我认识闻一多先生已经很久了,但有两件事是最难忘的:第一,我和闻一多先生在“湘、黔、滇旅游团”上呆了三个月。1937年,我从清华大学生物系毕业,留下来当助教。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在长沙建立了临时大学。长沙已经面临焦土抗战,岌岌可危。学校决定分三条路线去昆明,并组建了一个可以步行去昆明的“湘、黔、滇旅游团”。那一年,我刚满21岁,也是咨询小组的成员。我和闻一多、李继东以及其他老师日夜相处。石闻“留着长胡子漂流”,一路写笔记和日记。我们坐在布满荆棘的路上休息,讨论当前的形势。他不仅品尝了一叶扁舟横渡盘江的艰辛,还在昆明大宝桥洞门石上畅谈,在昆明大观楼唐铜像下追忆往事。第二,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昆明的“一二·一”运动中,温先生在风雨飘摇的岁月里“奋起”,与*反动派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李公朴先生被杀后,石闻在家中遭到迫害并被枪杀。各行各业的人都很兴奋。当47岁的石闻倒下时,数以百万计的老师和学生站起来,让我充满激情地写道:“黑暗中的风和雷,昔日的军队变成了大明星。”如果你英年早逝,你也会英年早逝。法律没有法律法规。惩罚谁是罪魁祸首?“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难过。石闻的伟大精神“前脚出门,后脚不准备出门”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1960年,周培源带着他的母亲和女儿来到昆明参观昆明植物研究所。我们在昆明相遇,并在办公室接待了石舟的家人。我们谈到了抗日战争期间,他们在昆明被日本飞机轰炸后一起逃离的往事。我们回忆起了石舟和陈岱孙、李继东二师在昆明西山稻石头下村合住一间小农舍的往事。在周老师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之前,我奉教育部之命到颜南元的家里去说服他去任职。
我和吴涵是在西南联合大学认识的。他和闻一多都是NLD的中坚力量。在闻一多和吴涵的介绍下,我第一次参加了“第十一届学会”,并经常参加阅读讨论。1945年,他们把我介绍给中国*同盟。吴汉是我加入革命队伍的思想和行动的向导。当我还是北京植物研究所副所长的时候,吴涵是北京的副市长。他亲自陪同我们为植物园选址,非常关心科学事业的建设。后来,吴汉遭受了磨难和委屈。他为之奋斗和建设的新中国是在改革开放的时候到来的。这个国家展示在世界的森林中。它能抚慰生死的命运,是吴汉的一个忠诚的家庭。
费孝通先生和我是清华同辈人。早年,他和妻子在广西做了一次社会调查并崭露头角。在西南联大期间,我和他的老师李先生到滇西考察。在NLD,我和费孝通经常在昆明的唐家花园读书俱乐部一起学习和讨论。“*”后,费孝通先生来到昆明。我们在昆明植物研究所相遇,并进行了愉快的交谈。
中国科学院成立时,我和华、、赵九章都在科学院工作。1953年,我们加入了一个科学院代表团去苏联访问。从西伯利亚铁路到莫斯科,我们参观了基辅、列宁格勒、新西伯利亚和塔什干,并与许多苏联科研机构进行了接触。华和赵九章是著名的名人。他们在去的每个地方都会被看到和记住,但是当我听到他们的时候,我必须把他们记录下来。检查结束后,我们一起在长春做了一个总结,持续了一个月。吴是早期的科学院副院长。他和朱克真是我尊敬的老领导。吴副校长平易近人。在院子里见面时,他有机会见面或交谈。他印象非常深刻。
钱三强留学法国回国后,北京的学生运动十分活跃。他参与了学生运动。我们是在学生运动期间认识的。在中国科学院成立之初,他是该研究所的规划局局长,我的好朋友王志华是副局长。当我去科学院办事时,我必须向他们报告有关植物研究所的情况。我经常和他们见面。前三名的妻子何惠泽来到昆明,我们经常见面。
唐培松比我大13岁,是我的老师、领导和学长。唐史是我国植物生理学的先驱之一,来自著名的学校、贵族家庭和著名的教师。植物呼吸、光合作用和固氮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在北京植物研究所,我们是同事。他身体强壮,头脑敏锐,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导演。他为植物研究所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出生在九江,成长在扬州,成长在北京,作为一名典型的“三门”(家、学校、办公室)*在昆明度过了我的一生。我信奉的座右铭是:博学、好奇、谨慎、有眼光和诚实。它与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爱德载物”是一脉相承的。在清华百年校庆之际,让全体清华人铭记先行者的成就,让全体清华人铭记“自强不息,爱惜美德”的校训,将是有益的。我五岁到九十岁。我很高兴迎接母校百年校庆。我愿意在校训的指引下,与清华全体员工一起与时俱进。(作者是清华大学生物系1937级学生,本文是作者《清丰华英——清华大学著名校友记》一书的序言)
《科学时报》(20105-03 A2集锦)
上一篇:温宪的诗词 温宪诗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