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大老师张晓枚6年请学生吃700顿午餐
老师邀请学生共进午餐,并连续六年共吃了700顿饭。
关于学生谈论生活、工作和生活,西南财经大学教师张晓梅看重的是与学生交流的机会
六年来,老师张晓梅(左)坚持邀请学生共进午餐。
什么?大学老师“强迫”学生吃午饭,他们坚持了6年,吃了700多顿饭?是的,你是对的。这就是在西南财经大学流行多年的“肖梅午餐”。
为了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工作状况,并与学生交流学习方法,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中国小额信贷与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梅自2009年3月起主动邀请学生共进午餐。学生可以提前告诉老师他们想吃什么。
“强制”用餐预约
事实上,这是为了和学生交流。
2008年,张晓梅结束了她的海外交流生涯,来到西南财经大学给金融学院的学生上课。在蔡溪,张晓梅每年招收近10名研究生,但除了上课,她很少见到自己的学生。
“我们都知道研究生的生活有多忙。有些人忙于实习,有些人忙于考证。我们完全忘记了研究生最应该完成的事情,那就是建立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张晓梅说,作为教师,他们应该引导学生做正确的事,看着他们承受各种就业压力,“而不是像高中生那样死记硬背,然后拿证书。”
因此,为了有机会与学生见面和交流,张晓梅想出了一个办法——与学生共进午餐。2009年3月,张晓梅把他的想法付诸实践,把学生的名字放在名单上,然后开始轮流吃午饭。
“起初,许多学生拒绝了我,建议我们聚在一起,但这违背了我的初衷,因为当我们聚在一起时,我很难了解每个学生的生活状况。”张晓梅说,她把一开始就拒绝的学生视为“关键的钉子户”,并说如果她今天不能预约,她将在明天预约。“不管怎样,总有一天这些钉子户会因为他们的偏爱而出来和我一起吃饭。”
学生选择地点
她总是为此付出代价。
与学生谈论生活、工作和生活,“肖梅午餐”就这样在西南财经大学的教师食堂开始了。第一轮用餐后,学生们都觉得“肖梅午餐”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甚至开始请张晓梅吃饭。
“我期待收到学生们的邀请,因为我献出了我的心,所以我坚信学生们会向我敞开心扉。”张晓梅说,在她每周五天的工作时间里,她会花三四天时间和学生一起吃饭。如果你按照一个学期15周的工作时间来计算,“我六年吃了将近700顿饭,这让我有点震惊。”
张晓梅最初选择在教师食堂吃午饭,但为了给这样难得的交流一个好环境,也为了“寻求一些好处”来吸引学生,张晓梅给了学生一个特权:让学生选择一个吃饭的地方,她付钱让学生吃饭。
“每餐的费用基本上控制在100元左右,但如果学生想吃得好,我会毫不犹豫地接受。”张晓梅说她更重视与学生的交流。有时她和学生们下午没有课。晚饭后,她会在学校里散步和聊天,经常散步到下午两点或三点。
探望患癌症的父亲
父亲开车送她去陪学生。
张晓梅的父亲也是一名教师。2008年,张晓梅选择回家照顾年迈的父亲。然而,回家后,她几乎无法放下对教育的感觉。“肖梅午餐”开始后,几乎没有时间陪我父亲。2013年,张晓梅的父亲被诊断患有肾盂上皮癌。在那段时间里,我父亲在重症监护室呆了两个月,医院一再通知张晓梅到场签字。
“起初,我父亲能够开口抱怨我为什么来,说还有很多科研工作要做,还有很多学生要管理。后来,当我说不出话来时,我挥手示意我走开。”张晓梅说,起初,他的父亲不理解他的“先进”教育理念,但看到张晓梅如此用心,他逐渐变得支持她。
张晓梅觉得她最应该得到的是对父亲的爱,“但我始终相信,父亲的理解和支持将是我坚持“肖梅午餐”的不竭动力。"
《华西都市报》记者郭峰(被采访者提供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