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启敏:精准医学有望列入国家中长期和“十四五”规划
精密医学可能是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领域,并将被纳入中国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未来的“十四五”计划。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深圳精密医学影像中心首席科学家展最近在深圳国际生物技术大会上透露的信息。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深圳精密医学影像中心首席科学家展摄于深圳国际生物技术大会。
作为中国精密医学领域最权威的专家之一,詹一直呼吁为精密医学在中国的应用而努力。在深圳国际生物技术会议的国际精密医学影像技术与应用论坛上,展认为,倡导精密医学首先需要大量的分析数据。分子医学、分子成像、分子诊断、人工智能等。将很快进入临床医学领域,医学将发展出另一幅崭新的画面。
精密医学影像设备项目获批启动
精密医学是应用现代基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结合患者的生活环境和临床资料,实现准确的疾病分类和诊断,制定个性化的疾病防治方案。
展说:“事实上,早在中国的“十一五”规划中,就有精密医学的研究然而,从2015年起,作为医学发展重要方向之一的精密医学开始受到主管部门的重视。
在这个阶段,精密医学是最容易实现突破的。詹认为,它还在肿瘤领域。“一方面,肿瘤引发的社会问题相对较大,另一方面,依靠医学影像技术,更容易取得解决肿瘤的效果。”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中国恶性肿瘤的新发病率为每年430万例,每年280万例死亡。中国的肿瘤5年生存率只有40%,美国为66%,日本为72%,一些欧洲国家为80%。
然而,精密医学的发展有望改变这种状况。特别是,分子成像等诊断技术的进步将为肿瘤的准确诊断和早期干预提供准确的信息。
今年7月,深圳精密医学影像设备建设项目正式获批启动。计划在五年内建造世界上第一个14T超高场磁共振系统。这种科研砝码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我国的精密医学水平。
深圳精密医学影像中心总工程师、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系副主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任秋实说:“国家在肿瘤标志物方面做得非常好,可以说是非常先进。然而,通过检测肿瘤标记物,不可能准确地探索其来源和变化。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准确的医学图像来回答。”
医学成像设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锋利的工具能做好工作。在发展精密医学的过程中,大型医学影像设备一直是世界各国的制高点。
医学领域越来越依赖成像设备。詹齐敏说:“如果医院移除了CT和MRI,治疗计划就无法完成,所有的手术也无法完成。今天的成像主要解决占位性病变的问题。未来成像将面临功能变化。随着观察变得越来越详细,我们肯定能够探索更多未知领域。”
在正在建设的深圳精密医学影像设备项目中,除了14T超高场磁共振设备外,北京大学的“扁鹊1号”全身正电子断层扫描仪也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彭启宇博士说:“过去,传统的正电子断层扫描覆盖面相对较小,全身扫描只能在局部进行。”扁鹊1号的全身正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覆盖范围已经增加到2米,并且可以快速成像,这对治疗全身性疾病有很大帮助。"
“扁鹊1号”预计将于2019年底完成原型,并于2022年基本完成所有功能。目前,西门子、飞利浦等世界巨头也在积极开发这种设备。像14T超高场磁共振设备一样,一场无烟的国际竞赛正在进行。
任秋实说:“各种精确的医学影像设备都是精确医学的眼睛。只有当我们能看到它时,我们才能准确地诊断、干预和治疗疾病。这些成像设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有这一切都取决于医学成像设备领域取得的突破。作为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詹敏锐地意识到,首先要做的是在基础科学领域开展大量交叉研究,包括医学、生物医学、材料、工程、信息和光学。只有将这些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满足“精密医学”的要求。这正是正在研究的14T磁共振项目的情况。很难在大量过去未曾涉及的陌生领域取得突破。北京大学选择了完全开放的态度。希望在开发过程中融入世界一流的技术,吸引国内外世界级科学家的共同参与,争取在中国取得第一次突破。
——原标题:精密医学纳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