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样本库:不能仅“存起来再说”
"在1980年前后发表在《细胞与自然》杂志上的101项重大发现中,只有一项在20年后具有临床价值。"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贾凡在最近召开的中国生物样品集成会议上表示,美国的这组统计数据表明,从实验室到临床的传统转化模式效率低下,需要很长时间。
只有不到1%的高质量论文经历了临床转化。这一困境有望通过有效利用样本库得到解决。中国的样本银行有着最大的患者群体和最复杂的疾病谱,对其寄予厚望。如何建立一个能够在丰富的临床资源中产生“研究价值”的样本库,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以前,一些专家和教授买了几台冰箱,保存了一些样本,并说他们已经建立了样本库。”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说:“使用它时,发现它是一个‘废弃图书馆’,一个‘死图书馆’,一个没有标准的图书馆。国际同行很难认识到它的充分价值。”
上海分子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高恒军对“死亡仓库”并不陌生他描述道:“干净的白色超低温冰箱,带不同大小和颜色的锁。这些锁的钥匙在医院所有部门的主任手中。内部样品的使用必须得到主管的批准。”
行政分割已经成为“死亡银行”无法生存的主要原因。“与医院的良好关系使我们能够在临床研究期间从样本库中借用样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一项研究需要500个实验组和800个对照组,并且需要多个样本库的支持,这些样本库需要与不同的医院单独讨论。
目前,样本库的所有使用权都掌握在各医院手中,不同的医院不分享样本库的主动权和驱动力,除非在合作研究项目中交换。
显然,“*政权”很难形成大数据分析所需的大量数据,甚至会使样本库的整体发展落后于其他人。"样品管理、设备更新和其他方面的工作跟不上国际发展的步伐。"高恒军说,例如,全自动存储系统已经在国际上使用,整个取样过程是在深低温下进行的,而中国绝大多数样品库仍然是人工取样。“反复冻融会对生物样本造成很大的损害。一些脑组织蛋白质在冷冻和解冻后可能会完全丢失,这将直接影响医学研究结果。”
为此,正在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自2015年6月成立以来,国家生物样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向生物样品库报告了约30项国家标准,设立了4个项目,并形成了供审查的草案。上海、深圳和其他地方已经发布了标准,但它们不是强制性的。
2016年前后,在*部门的支持下,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牵头建立了上海张江生物银行,该银行定位为第三方密集存储中心,可存储1000万份生物样本。该银行于2017年10月正式成立,已储存了50万份不同类型的样本。
“标准化、集约化、共享化”,在高恒军看来,生物库是解决样本库问题的好办法:样本经过严格检验后进入“银行”,存储系统是最先进的全自动化设备,并有专人维护和提供技术支持。"建造和维护的成本仅为独立所有权成本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高恒军说,英国和其他国家已经有了成功的先例。
这个解决方案没有受到热烈欢迎。到目前为止,两家医院已经开放了它们的样本“网站”并进入了银行。一些医院仍在关注。"上海张江生物银行是一个选择,我们正在考虑."当记者问及样本是否存放在张江生物银行时,上海交通大学新华医院的一名教授回答说。
更多的医院仍在建立样本库。“我们最近承担了许多医院建设项目,因为科研项目的申请需要该领域的临床研究和资质。”一名企业销售人员说。
高恒军认为这种重复建设是没有必要的。充分发挥样本最大价值的样本数据库结构应该是在国家层面建立总行,在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的分支机构应该以领先医院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合法合规的业务模式。
然而,在当前的机制体系下,商业发展模式似乎举步维艰。“中国和美国不同,美国是由生物制药公司主导的,它们是商业性的,注意使用;然而,中国被医院所主宰,他们想“存钱,然后再说一遍。”王,上海交通大学新华医院。
中国特色生物样本库的价值仍需进一步探索。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的生物样本库分支机构,由行业协会组织的生物样本库分支机构仍在建设中。"做中国生物样本库的最好方法是什么?"高恒军是样本数据库的组织者和活动家,有着30年的工作经验,他说这个问题在他的头脑中还没有被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