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混沌到清晰:走出计算机本科教育的误区
杜子德是中国计算机联合会的秘书长。自2014年以来,中国计算机科学研究院与华为等企业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大学联合推出了中国计算机软件能力认证。在推进这一认证的过程中,杜子德发现“我国本科计算机教育从培养目标到课程设置,再到师资队伍,整个过程和结果评价都存在很多问题”一个例子是一些计算机系毕业的学生不会编程。
在杜子德看来,“如果一所大学没有学士学位,它还叫大学吗?”从这一认识出发,7月21日至22日,中国计算机联合会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以计算机本科教育为主题的未来计算机教育峰会(FCES),讨论了与计算机本科教育相关的一些重要议题。
教育和研究应该相匹配
“作为高校教师,你应该有近几年的个人经历。你会发现申请资金比以前更容易,你会得到比以前更多的申请项目的资金。这是因为这些年来,中国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资增长迅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高文作为2017年中国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在谈及本科教育之前,介绍了中国计算机研究的概况。
高文说,过去10年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相比,中国R&D投资的增长速度更快,基础研究经费的投入不断加快。大学是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因此,就计算机科学而言,无论是发表的论文数量还是引用情况,中国都比美国和德国好,居世界第一。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教育应该如何与研究相匹配?”高文指出,目前我国本科教育存在几个误区。例如,高水平的综合教育表现为大量学生出国。学生中官员的数量代表着高水平的政治教育。大量学生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代表了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学生有更多的钱这一事实意味着创业教育的水平很高。事实上,从国家期望的角度来看,人们希望中国的计算机教育能够促进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政治文明,从而促进社会进步。这要求从事本科教育的教师有效地充当思想的传递者和提高教育水平的促进者。
他认为一流大学计算机本科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学习能力。在这两点上,我们的大学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例如,“我们的课程有许多问题,教材将使用10到15年。使用计算机教科书10年或15年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这是事实。”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优秀大学的做法。卡耐基梅隆大学(CMU)计算机学院本科教学主任盖伊·e·布勒洛克介绍了CMU本科计算机教育的经验。其中,在教材方面,他们在7年前进行了重大调整,5门课程中有3门是全新的,重点是25年甚至50年后仍然有助于思考的内容。
"内容陈旧,远离现实,厌倦了学习和教学,恶性循环."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周傲颖承认,面对与一流本科教育的差距,中国计算机专业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充满期待。
以学生为中心
“要想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实现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我们必须做好三件事:明确教育目标,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选择教师。”高文的话引起了在场160多所大学本科教学负责人的共鸣。
然而,面对当前的形势,湖南大学教授、原计算机与通信学院院长李仁发有些悲观。他认为“计算机本科教育的质量可以用混乱来描述”
他讲述了自己的个人故事。他从研究所收到的一个学生对他说,“老师,我不会编程。你能帮我找到一个不需要编程的研究方向吗?”即使是这样优秀的学生,被保证进行研究,也不能编程,“这让我害怕。”李仁发说道。
他认为,我们离一流的本科计算机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一些基本问题还没有解决,比如以学生为中心。
作为一线教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新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刘旭东也深受感动。他认为,要实现一流的本科教育,首先必须有一批“牛教师”,必须在一流教师的框架下制定课程体系。此外,还有一个机制问题,那就是一群“牛人”怎么能心甘情愿地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教学过程的实施上。“有一个好的剧本,但是没有一个好的机制,这些人不会在舞台上表演一个精彩的场景。”
在刘旭东看来,这种机制是中国每所大学都会遇到的问题。“不能说我们不重视研究性教学,但实际上我们不重视教学,而重视科学研究,这可能是李仁发在本科教育中最难解决的问题。”
如何在指挥棒下跳舞
在本次峰会的主题为“了解本科计算机教育的基本特征”的讨论中,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王小洋说,他在茶歇时遇到的情景是:“我和一位老师谈过,问他最近在做什么。他回答我,“这很简单。上面有许多警棍。我们跟着下面的舞蹈,正忙于这件事。"
“这是一个无助的现实。”王小洋说。作为一名经理,他觉得行政指挥棒太有效了。例如,当一个新的专业出现时,我们是否应该掌握它?当然,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抓住它。如果我们不掌握它,我们将为学院感到遗憾,这将影响资源的分配。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应该抓它。“如何平衡是一个大问题,涉及到评估体系的变化。我也没有解决办法。我的解决方案是上诉。”
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院长钱德拉皮也认为,这种状况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然而,每所大学都应该创造一个小环境,制定自己的评估体系和战略计划,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一些创新。“学校有这种能力”。
刘旭东介绍了北航的一些努力。他负责一个班级,努力开展小班教学,投入了5名教授、3名实验教师和12名助教。这一机制形成后,对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确实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虽然我们目前无法创造一个特别理想的环境,也无法营造一种所有教师都愿意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本科教育的氛围,但我们可以努力实现部分生态,并朝着理想目标不断前进。”刘旭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