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
科普小知识2022-07-24 12:33:21
...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
(a)当酸是无水时,只有酸分子不含离子。当碱和盐处于固态时,虽然有离子,但离子不能*移动。因此,无水状态(即气态、液态或固态酸、固态碱和盐)不能导电;虽然酸可以电离水溶液中*移动的离子,但大多数碱和盐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电离的,所以此时它们可以导电。
(2)不溶性或不溶性盐,由于溶解度太小,很难测量其在水溶液A 2中的电导率,但溶解部分几乎转化为离子,因此硫酸钡等物质也是电解质。
(3)虽然氨水和二氧化硫溶液等物质可以导电,但原因不是这些物质本身可以电离离子,而是它们与水反应的产物电离离子:并导电,因此氨和二氧化硫不是电解质,而是非电解质。
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或熔融状态下不能电离离子的化合物。
大多数有机物质:酒精、乙炔、葡萄糖、淀粉、蔗糖、果糖、乳糖、半乳糖等。
一些无机气体:氢、氧、二氧化碳等。
水本身不是一种非电解质,而是一种弱电解质。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产生*离子并导电的化合物。通常指在溶液中导电的物质,但也存在在熔融和固态下导电的电解质。这包括大多数可溶性盐、酸和碱。一些气体,如氯化氢,也可以在高温或低压下用作电解质。电解质通常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自1881年以来,贾译尊·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一直在进行电解质的相关研究。1884年,贾译尊·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提交了一份150页的毕业论文。他首次提出“固体结晶盐溶解后会分解成成对的带电粒子”的观点,并通过离子的概念解释了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因此,他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