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国科学报:先修课本土化的困境何在

科普小知识2022-07-24 19:13:47
...

这位是记者文彩飞

让不遗余力的中学生提前进入大学学习。这就是大学预科的目的。第一门课程在美国已经运行了60多年,近年来已经进入中国高校的视野,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任何在国外运行良好的项目被移植到中国时,它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本地化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初级课程。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考试研究所所长秦春华。

难点之一:应试观念的束缚

从2013年春季学期开始,北京大学和全国部分中学启动了“中国大学预科课程”试点项目,探索实现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无缝对接”的可能路径。这一探索过程本身也是第一门课程本土化的过程。

秦春华指出,中美教育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中国人非常重视考试,因此发明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考试技术。相比之下,美国人不太重视考试。“因此,与美国的情况不同,如果中国的大学预科课程不与大学录取挂钩,学生和家长就没有参与的动力,更不用说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之间“无缝连接”的政策目标了。”

然而,在缩小预科课程和大学录取之间的差距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警惕另一个问题。秦春华告诉记者,在目前中国仍然相对缺乏高质量教育资源的情况下,如果第一门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说-练”模式,如果它与大学招生联系太紧密,就有可能走奥赛罗的老路——只有五门奥赛罗课程,学生只能专攻一门。因此,第一门课程往往是指学生的兴趣和高校提供几十门课程的能力,以避免类似奥赛罗的“诱捕效应”。

“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允许实验,但不允许失败,因为学生不是实验老鼠。在教育领域,一个人可以“摸着石头过河”,但必须先摸清楚,才能前进。第一课可以慢慢来,很少或没有,但它不能摧毁孩子,即使它只是一个。”秦春华说。

第二个困难是老师们不统一。“第二个困难是,中学开设的课程的内容和难度属于大学水平,它们的思维逻辑和教学方法也遵循大学风格。然而,中学教师的现状并不均衡。并不是所有的中学都有资格,能够按照大学的标准提供这种课程。”秦春华表示,尽管北京大学每年都在分批培训中学教师上花费了大量精力,但仍不可能覆盖所有希望加入北京大学“大学预科”项目的中学。

在他看来,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为人们通过中学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教师和学生进行更广泛的网络教学培训提供了一种重要而多样的方式。

例如,在秦春华,一名学生通过了由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提供的课程考试,并获得了由首席教师颁发的学习证书。即使他的中学没有参加“大学预科”项目,他仍然可以参加考试并得到考试结果。

据悉,北京大学将继续推进“先上课”的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进程。“原则上,国内任何一所中学的教师都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视频并接受培训。同时,它还可以给一些尚未加入“大学预科课程”计划的优秀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课程的机会秦春华说。

《中国科学日报》(第7版观察,2014年4月17日)

阅读更多

100所高中将在中国大学试点预科课程

北京大学试水“中国大学预科”

北京计划在高中开设大学高级课程学分可以纳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