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光明日报:“洋大学”带给我们怎样的灵感

科普小知识2022-07-25 21:03:21
...

光明日报:“洋大学”带给我们怎样的灵感

“上海纽约大学”陆家嘴从2013年开始奠定了基础并招收学生。CFP

光明日报:“洋大学”带给我们怎样的灵感

2008年7月,诺丁汉大学的第一批本科毕业生举行了毕业典礼。CFP

一方面,“国内留学”需求巨大;

一方面,中国的教育服务贸易存在教育逆差

今年夏天,位于宁波、苏州和上海的三所“外国大学”:unnc和西郊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考生家长的关注——全英语教学,教师与外国大学的联系,学生不仅获得了外语、能力、思维,还获得了国际视野...

“报名将非常受欢迎!”由衷的感叹背后是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蓬勃发展的事实。然而,在中国学生大军“走出去”和外国大学“邀请进来”的夹缝中,让人们感到尤为迫切的是国内大学的期待。“外国大学”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日益恶化的“教育赤字”能改变吗?

尊重内在风格?

刚刚过去的“空调风暴”可能成为本地大学和“外国大学”不同思维角度的注脚。

在一所“外国大学”里,这样的事情发生过一次:有一天,教室里的温度非常高,空调没有打开,老师走进教室就转身走了。后来,得知此事的校长不仅没有批评老师,还向老师道歉。校长认为主要责任是学校没有很好地为教学条件服务。

校长为没有做好教育服务向老师道歉,这对于国有大学来说是不可想象的。这种服务意识是许多国外大学从国外检索到的“真正经典”之一。

“如何在学校里表现出教师的地位、对教师的尊重和对学生的尊重,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最基本的事情。”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系统部主任王峰坦言。

有些学校有很好的口号,但它们只是口号,并没有变成行动。如果他们变成行动,他们必须有一套系统和概念。利物浦大学校长Xi·杨眠有他自己的理解。教育硕士和建筑的地位正在下降。什么是真正强大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你要有一个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平台来整合所有的资源。这是一个网络系统。

“在一些专业的最终选择中,只剩下五六名学生了。一位系里的老师应该陪着这五六个学生。从运营成本的角度来看,运营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我们认为既然你已经承诺了,我们就必须遵守承诺。更不用说教育模式了,我们有三大目标体系和三大教育生态。我们有全程监控和评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有一个战略团队和支持系统,以确保这一系统得到有效实施。”

所有的探索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释放大学的效率。“学生将为了学分而学习,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和这个社会的责任而成为他们自己。”Xi·杨眠说。然而,他指出,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仍然使用上个世纪管理界最强烈推荐的分级管理系统,包括中国最著名的大学。在商界,大学越大,它就越不平坦,越不网络化,层次也越多。

个性的新鲜血液?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不再关心再建立一所大学和招收更多的大学生。我们需要的是高质量和有特色的教育以及改革和创新的勇气。因此,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所世界级的多元文化大学。”看到学校的筹备和发展,上海文理学院副院长赵感慨良多。

在这里,他们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计划。学期开始时,每个学生都将被分配一名学术导师。选择专业后,学生将选择一位教授作为他的导师。秉承教学与科研互利的大学传统,它为学生提供与专业相关的科研机会,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通过充分利用纽约大学全球教育系统的资源,学生将有一到三个学期的时间选择纽约大学在世界各地的教学中心的课程,以拓宽他们的学习视野。

在上海纽约大学,学生一半是国内学生,一半是国际学生。教师队伍也很特殊,40%的教师来自纽约大学,40%由上海纽约大学联合聘用。上海纽约大学自己招募了40%,其他学校招募了20%。在教育资源方面,学生可以有一到三个学期选择不同地区和教学点的课程。至少需要一个学期,最多三个学期。但在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中分别列出了关于中国的两个模块。

“世界公认的中国大学和中国本土的国际大学”在外国大学中变得越来越清晰。

当人们发现所有的学校都在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当所有的学校都在一个特别稳定的结构中,而且总的格局永远不会改变时,新鲜的血液就进来了。

“我认为这对中国高等教育秩序的影响非常明显。”王峰说道。

直觉的表现是学生要去哪里。“其中90%的人去世界各地攻读研究生,约15%的人去世界前10名的大学,超过50%的人去世界前100名的大学,这些大学基本上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Xi·杨眠说,“我们的目标是从普通的孩子变成普通的世界公民。”

“如果99%的毕业生出国留学,他们只能证明一件事,那就是所谓的合作办学,拥有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将来会成为国外高质量大学的预备学校。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21世纪教育研究所所长张亚哲说:“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西方体系和内容的引入值得我们高兴吗?”

突破能改变“教育赤字”吗?

一方面,“国内留学”有巨大的需求。一方面,中国教育服务贸易逆差。

"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促进开放."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所所长杨东平说。据资料显示,全国批准设立和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有1844个,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只有46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只有5个,3个仍在筹建中。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比例很小,且处于从属和边缘地位。

“去年有429,000名学生出国留学,只有290,000名学生来中国留学。他们中的许多人是由我们的*奖学金资助的,所以剪刀式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北京工业大学*法研究中心主任杨一直在密切关注这一现象。他认为,教育赤字无论如何都不利于中国的教育发展。

如何减少教育贸易赤字?杨说:“我们要在政策和法律指导上鼓励中外合作办学,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水平和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高,吸引外国人来华接受教育。”

然而,一些专家表达了不同的意见。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张亚哲说:“中外合作办学和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不能完全解决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如果教育制度的改革不能完善,就很难取得理想的结果。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这一点。”

杨东平说,对外开放绝对不是解决高等教育问题的“灵丹妙药”,但它确实是一种可见的变革方式。例如,香港大学开放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行为立即发生了变化。当前的“鲶鱼效应”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主要是因为“鲶鱼”太少了。如果中国有50所中外合作大学(不到本科大学总数的5%)或更多,高等教育的格局和生态将彻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