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新技术让供体器官告别冷藏箱:体外存活8小时

科普小知识2022-07-27 11:05:20
...

8月3日,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了一篇名为“盒子里的心脏:体外维持供体器官存活的创新设备”的文章。

新技术让供体器官告别冷藏箱:体外存活8小时

根据这份报告,移植外科医生正在应用一种先进的技术,这种技术能够使供体心脏将血液连续泵出体外。

相关设备被称为“盒子里的心脏”。从器官从捐献者体内取出的那一刻起,直到它们被放入接受者体内,它都可以保持器官的存活。

按照传统的方法,所有的捐赠器官都被放在冰箱里,周围放着冰块,以防止它们在去不同医院的路上被损坏。这不仅能延长供体心脏的体外存活时间,还能让专家有机会评估其是否适合移植。

据报道,在过去的一年里,外科医生在英格兰米德尔塞克斯郡的赫尔菲尔德医院进行了25次心脏移植手术。在这些手术中,患者接受的器官由开创性的器官维护系统(OCS)运送并准备移植。

上述设备模拟人类环境,将含氧血液泵入心脏,使其能够像在活体中一样继续工作。

据报道,这项技术可以将器官的体外存活时间延长到至少8小时。相比之下,用冰冷冻只能让捐赠者的器官存活3到4个小时。这意味着供体心脏可以在更远的地方进行手术以恢复其功能。

自去年2月以来,赫菲尔德医院一直在使用上述技术。这是因为外科医生由于距离太远而*减少捐赠器官的数量。

从那以后,医院已经能够避免接受所谓的“关键”器官。移植这个器官通常被认为对受体来说太危险了。

“盒子里的心脏”还允许外科医生评估供体心脏是否适合移植。

根据这份报告,对于医生来说,评估没有跳动的心脏将更加困难,他们可能会误判心脏是否适合移植的匹配程度。

上述技术已经使患者免于接受不能正常工作并可能危及其生命的供体心脏。

外科医生通常在供体心脏到达之前就开始切割病人的身体,因为他们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心脏移植到受体体内。

这对于依靠人工心脏生存的患者来说尤其重要。人造心脏被植入体内以取代原有器官发挥功能。

据报道,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有271个人造心脏被植入成年患者体内。然而,同期只有47名这样的病人接受了心脏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