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访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副所长朱教君

科普小知识2022-07-27 19:05:21
...

■我们的记者马卓敏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青山绿水,青山绿水”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环境当成生命来对待。”

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人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实际行动使生态文明建设惠及各方。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副所长朱娇军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深刻的认识。何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人类文明的发展至今已逐步进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领域,全面组织国家在生态领域的科技创新已成为今天研究院的重要行动指南。

访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副所长朱教君

(1)朱娇军

访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副所长朱教君

(2)中国生态研究网工作会议代表参观清远站

访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副所长朱教君

(3)进入创新项目后的研究院园(2001)

秉承传统,开拓创新。

朱娇军认为,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新时期重大战略决策的今天,应用生态学的研究与发展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科学研究人员必须及时将国家对生态安全的主要需求以及现代农业和林业的转变转化为自己的动能。在继承传统学科优势的基础上,科研院所不断发展创新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因此,在“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沈阳生态学院以中科院“一个行动”计划和“8+2重大创新领域”确立的60项重大突破为目标,以“国家和重点区域生态环境评价与恢复”、“农业转型发展”、“土壤微生物系统功能调控与污染控制”为方向,结合学科发展优势, 建设生态文明特色和国家重大科技需求,确立了自己的三个突破方向:为确保国家生态安全和林业转型的需要,开展了东北森林屏障生态保护、恢复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研究。 为了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开展了东北地区农田养分循环和肥效及减量施用技术的研究。为保证老工业基地污灌区、油田和矿区的污染控制需求,开展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土壤污染机理及高效修复技术研究。

今天,根据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总体规划,沈阳生态研究所不仅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如森林生态与林业生态工程、土壤生态与农业生态工程、污染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等进行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而且对中国应用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进行了完善和创新,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

面向需求的学科发展

朱娇军说:“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需求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动力。”沈阳生态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围绕国家林业、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建立了动态植物学、农田防护林等学科。同时,在森林生态学、森林水文与气候、污染生态学、农田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微生物研究等学科不断开拓学术阵地,成为中国最早的研究机构之一。

目前,沈阳生态研究所对全国不同时期的生态环境问题也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研究所创立的“采伐与采伐同步”的天然林可持续经营理念,已写入国家《森林采伐与更新条例》;“国家生态系统网络研究思想”启动,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长效碳酸氢铵、缓释尿素等一系列新型肥料产品的创新开发,极大地缓解了我国农业生产中肥料利用率低及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基于生态学原理,系统研究有机和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和归宿,发展和完善了“复合污染”理论。

研究所在解决国家生态需求问题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学科整合和科技布局,在技术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通过学科战略讨论、学科族群建设、重大任务争创、重要平台建设和简明重大成果,提升了核心竞争力。”据朱娇军介绍,该研究所在新分类群的基础上,发现了大量新属和新种,丰富了世界和中国的植物区系,为进一步了解中国苔藓植物的组成、起源、系统演化和开发利用潜力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在防护林管理的理论、技术和应用方面,研究所建立了以高效、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防护林管理理论和技术体系。基本解决了我国防护林衰退、效益不稳定等现实问题,定量评价了三北防护林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在稳定肥料的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研究所实现了5年内在全国27个省市推广各种稳定肥料产品的目标,农作物平均增产10%以上,创造直接经济效益数百亿元。

发展特色,积累优势

2015年,根据中国科学院“第一行动”计划的要求和研究所分类改革的统一部署,沈阳生态研究所成功进入中国科学院“特色研究所”建设的首批试点项目,特色领域定位于“生态文明”方向。

朱娇军认为,作为服务于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科技力量,“研究所”必须面向全国,努力解决东北地区森林退化、水资源失衡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衰退的问题。解决化肥、农药过量施用造成的土壤退化和老工业基地遗留的水土污染等突出问题。

“目前,由于东北地区经济低迷,整体发展形势严峻,研究所在引进和稳定人才、搭建重要平台、争取重大项目、支持和配置地方资源等方面面临巨大压力。”朱娇军不无担忧地表示,面对国家将北京、上海、合肥建成科研中心和国家综合科学中心的局面,研究所必须克服地理劣势,着眼国家战略,采取积极对策。

他认为,突出“特殊研究所”的不可替代性是当前研究所追求成功和不断进步的关键。

因此,在面向国家重大科技需求的布局上,研究所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出发点,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在重大科技任务上,研究所重点布局“东北地区水生态安全维护与协调机制”、“富本重要水源地生态保护与生态安全格局建设”、“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重大项目”等项目,着力解决东北地区生态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关键问题。

此外,在重大科研平台建设中,研究所还重点协调东北野外站联网项目布局,重点从东北地区森林、草原、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的垂直视角构建联盟站网络,致力于服务东北生态屏障建设、粮食生产、生态安全等横向目标的需求。

「目前,我们正根据学科定位和发展策略,致力于应用生态学科的创新和发展。今后,我们将继续依靠优秀的学科基础,为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为东北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承担更多的科技支撑和科学咨询责任,把祖国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朱娇军说道。

《中国科学报》(第五版《创新周刊》,2017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