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呼唤大学在线教育的“3.0版”
呼唤大学网络教育的“3.0版”
互联网+教育≠简单地将教育转移到互联网(深度聚焦,如何让在线教育变得更温暖(第1部分))
《人民日报》(2017年9月14日,第21版)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为学校和学习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时间和空间。由于技术的进步,教学、学习、评估和测试等许多环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已经成为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驱动力。
然而,当我们热烈拥抱“互联网+教育”时,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教育不同于其他互联网产品,具有特殊的功能和属性。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呼唤网络教育的温度和理性共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思考。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推出一系列的“如何让网络教育更温馨”。我们将从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的不同阶段讨论在线教育的发展前景和挑战,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以引起关注和讨论。
-编辑
这几个时间节点记录了我国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轨迹:
2012年初,人们开始对斯坦福大学的两位教授创建的Coursera在线免费课程感到惊讶,该课程仅用了4个月就有100万学生。
2013年,清华大学启动了唐雪在线的建设,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中文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致力于通过互联网技术探索和解决中国及其他地区的教育问题。
2014年,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成立。
2015年,包括阿里巴巴和惠科教育在内的社会力量将主动与高校牵手。基于网络教育,他们将参与建立面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课程和人员培训计划,为人员培训搭建“云平台”。
2016年,学校将在网上推出智能教学工具“雨课”,连接师生智能终端,覆盖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使课堂互动“永不离线”。
……
短短六年,人们对网络教育和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态度从“狼来了”转变为今天的逐渐接受和热情拥抱。他们已经开始更多地讨论未来大学的功能定位将如何改变,以及是否会有更有效的知识转移形式。一些先行者已经开始思考,在完成了从离线到在线的课程转换和从离线到在线的混合教学这两个重要阶段后,大学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否需要更深层次的概念升级和“3.0版”从物理反应到化学反应的升级迭代。
在线教育已经和世界在同一个平台上。
如果说我们在2012年初还处于大学网络教育领域的追求者和追随者的位置,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大学网络教育的发展速度已经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最近,在清华大学举办的“2017年在线教育论坛”上,*教育部部长颜屋说:“在线教育和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在中国并不新鲜,但我们已经和世界在同一个平台上了。我们应该有信心,有实力赶上甚至超过世界一流大学。”
清华大学网上平台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颜屋的判断。自2013年启动以来,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中文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学校在线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数量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注册用户超过700万,学员覆盖175个国家和地区。此外,清华大学基于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教学方法,开展了180多门课程的混合教学实践,对尊重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线教育的发展需要前瞻性的*设计。我记得早在2013年,当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首次进入我国时,许多大学校长在我国首次专门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举办的“大规模在线论坛”上明确提出了将在线教育提升为“国家战略”的建议:“虽然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发展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商业模式或可持续发展模式还远未明朗,但我们不能期待尘埃落定后再采取行动,面对网络教育的浪潮。我们有责任为我国网络教育的发展共同努力。首先,我们必须制定一个明确的国家战略。我们必须从国际挑战、国家教育大局和人才战略的角度,加强对网络教育发展趋势的理解和把握,制定国家网络教育发展战略,形成长期的发展合力。”
现在,几年过去了。纵观世界的人才竞争和教育发展趋势,特别是在外国大学开始建设高度本土化的文化教育课程的环境下,我们发现建设中国自己的高水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正如教育部网络研究中心副主任聂奉华指出的那样,“有必要集中力量建设和输出一批大规模的开放网络课程,以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从“离线”到“在线”,再到“在线+离线”的混合教育
回顾近几年我国高校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发展历程,网络教育经历了从“线下”到“在线”再到“在线+线下”混合教育的发展和演变。
首先,让我们看看在线探索。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例。2014年,清华大学将“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搬上网络平台,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在线课程。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过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里,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讲座、听播客和阅读电子书来完成知识和概念内容学习。他们还可以在网上社区与其他学生讨论,并随时查阅相关资料。教师不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教授基础知识,而是更加注重通过讨论帮助学生完成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在网络平台上,思想政治课由“教得好,学得好”转变为“学得好,学得好”。
如今,贵州工业大学、三亚大学、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等地方院校都加入了思想政治课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开放平台,共享优质的课程资源。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联合举办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堂“大学生活”讲座,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江西和湖北的近5000名大学生同时在线观看。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网络教育给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带来了许多创新的机会。目前,国内其他大学也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进行了许多探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也在实施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移动终端。
“仅仅在网上转移课程是不够的,还需要用移动终端覆盖教学、学习和反馈的整个过程。”聂风华说,雨课是中国自己开发的学习工具,涵盖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今年4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听完思想政治课利用雨课进行混合教学后表示:“雨课已经把手机从‘低头工具’变成了‘抬头利器’”。据报道,到目前为止,雨水班有120多万名有效教师和学生,覆盖9万个教学班,每月有62万名学生生活。
与此同时,“网上+线下”混合教育也正在高校中探索和实践。2015年5月,中国第一个混合教育学位项目——“数据科学与工程”启动,64所大学在清华大学开展基于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学分课程学习认证。与此同时,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院校,已自愿与外国大型开放在线课程平台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协议,以推动我国大学和学院的课程内容,并准备向“一带一路”路线沿线国家推出学分认证和学位课程,同时让语言和文化更贴近当地受众。
获得学分并不是大学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唯一目标
尽管我国高校大规模的开放网络课程和网络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未来的发展方向仍然引起了许多高校领导的深思。
"获得学分绝不是大学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单一目标."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曾认为,获得学分和学位并不是大学教育的全部内容。如果这些课程的学分被称为“硬学分”,大学也给学生一种“软学分”,即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那么,这些“软学分”与互联网和在线教育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与此同时,当传授知识的功能日益被网络教育手段所取代时,大学的功能和教学方法应该如何进一步调整?
对此,一些专家认为,“互联网高等教育附加”并不是简单地将现代信息技术视为高等教育的技术平台或工具,也不是两者的简单结合。相反,它突破了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时间和地理界限,重构了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学习体系和评价体系,真正实现了“网络高等教育”的流程再造。
“目前,在大规模的开放式在线课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内容安排方式和家庭作业测试方式仍然相对过时。由此而生,它还没有改变。这是一种可以理解的路径依赖,但迟早会被颠覆和打破。它将进入“范式转换”的“互联网+教育”阶段,即它不会在原有的道路上运行得更快、更有效率,而是会对教育理念进行升级和迭代杨斌说道。
(参与写作的有、耿炎艳、曹、尹)
下一篇:全球互联网有望实现多边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