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发布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
6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了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路线图建立了一个以研究为基础的学习系统,并致力于培训重体力的人。这无疑是近期重点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的“最大举措”。
“中国的研究型大学需要什么样的本科培养体系?人大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的核心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说。
6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了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路线图建立了一个以研究为基础的学习系统,并致力于培训重体力的人。这无疑是近期重点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的“最大举措”。
研究型大学需要大量的本科教育。
研究型大学需要什么样的本科教育?经过16个月的讨论,中国人民大学达成共识:研究型大学需要大量的本科教育。
"研究型大学需要更加重视本科教育."陈说:“研究型大学是各国高等教育的旗舰。然而,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是,人们往往很容易反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其后果是,大学人才培养的基础越来越缺乏竞争力,学术文化越来越缺乏传承,同时,在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越来越少从源头活水。在研究生阶段,会发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很大影响,因为他们的基本素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种现象在发达国家尤为明显。他们不得不利用他们的经济实力从世界各地寻找优秀的本科生来为研究生学习,但这也极大地影响了他们自己的学术文化。"
“人才培养,尤其是本科教育,必须不仅是大学存在的一种形式,而且应该是核心。这是回归大学标准的要求,也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中国,我们必须考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陈对说:
培养什么样的人——厚重
厚黑学的培养是陈经常提到的话题,也是人民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的关键词。
什么是厚重?
“学生的人格应该被塑造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人民大学的大学生应该有自己的文化信仰。”陈对说:文化信仰、意志品质、心理品质、精神管理甚至体育锻炼都在路线图中有相应的训练方法。
陈从“重”的角度阐述了本次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的几个层面。他说:“我们需要变得更厚,学习更多。我们希望,当人民大学毕业生离开时,他们的脑海中至少会有20部历史名著,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和观察问题。应该有一个跨度,这体现在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上。未来的社会支柱必须支持我国在世界舞台上参与未来和谐世界的治理,并且必须具备相应的支持能力。为了获得*,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希望在大学学习中有自己的选择。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过于规范和正式。我们应该给学生更多的选择,调动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和愿望。"
如何培养以人为本的研究性学习系统
研究性学习在高校并不少见,但它是第一次向“系统”提升。人民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的研究性学习体系包括八个体系:强化课程体系、国际研究体系、教师沙龙体系、拓展支持体系、全程导师体系、研究实践体系、双向选择认证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
为了落实路线图,人民大学成立了本科人才培养委员会,研究本科人才培养中的突出问题和主要趋势。重新制定了新的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了16个培养项目,包括人才选拔和招生服务、新生导师制、新生研讨班、阅读历史和经典。
在修订后的本科培养计划中,学生的学分要求最低降至129分,最高降至157分,这在高校中非常低。“但这绝对不意味着学生的负担会减轻。相反,强化课程将使他们能够把学习变成需要更多精力和注意力的事情。”人民大学副校长杨惠林说。
在16个培训项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新生导师制和新生研讨班。为了引导大一新生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避免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时心理上的“走入真空”,他们迷失了方向,无法一步一步地跟上。人民大学从2000多名教师中挑选了179名教师,并组织了179次新生研讨会。这些课程持续一个学期。小班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提升专业认同和学校认同,并界定他们的学习目标和未来发展路向。学校还设立了专项基金,每门课程补助1万元,用于课程建设,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原标题是“研究型大学需要什么样的本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