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智能教育未来发展: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几天前,首届中国智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近1000人参加了会议,包括教育部有关官员、人工智能和教育专家、部分地方*和教育行政部门官员、中小学校长、教师和企业家。与会代表认为,智能教育将日益影响每一个普通中国人。什么是智能教育?智能教育如何影响教育?让我们听听参与者的意见。
如何正确理解智力教育?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协会主席李德意指出,人工智能直接影响四个垂直行业:制造业、医学/生命科学、金融和教育,其中教育影响最大。面对这种情况,“人工智能+教育”的出现是一种必然趋势。原教育部副部长、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会长刘立民指出,智能教育是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实施智能教育就是为教育参与者创造一个智能的伙伴。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汉语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周建设教授进一步明确指出,智能教育不是两个领域的简单叠加,而是两者的深度融合。即人工智能技术根据教育大数据准确计算学生的知识库、学科倾向、思维类型、情感偏好和能力潜力,结合习得规律和教育规律,合理配置教育教学内容,科学实施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全面提高。
智能教育应该关注哪些问题?
今年4月,教育部宣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李德意视以往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工具或平台。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志认为,以往的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手段的信息化,即教育过程中的呈现、传输和记录方式转变为电子方式和数字方式,但并没有带来教育理念、体系和内容的变化。《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智慧教育”的概念,即智慧时代的教育应该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目的等方面进行更大的改革和变革。智能教育的重点是解决教育均衡和个性化教育的问题。
智能教育等同于计算机和互联网课程吗?
作为基础硬件设施,计算机和网络的建设和普及,使全国各级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国中小学的互联网接入率和多媒体教室的比例显著增加。这两者无疑是智能教育中教学的重要媒介和工具。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认为,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在配备了互联网和信息终端的学习环境中,它已经变得越来越过时。智能教育需要教育内容的重大调整、学习方法的深刻变革以及学习资源的跨国重组。
李德意指出,基于卷积神经算法的深度学习机器人在各种知识测试中取得了比其他机器人更好的结果。因此,智能教育要求人类的学习不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必须是习得能力的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国语言智力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李泰豪指出,我们需要了解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大数据统计计算的教育规律,我们还需要收集个人“小数据”来发现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以便因材施教。
清华大学大型网络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孙茂松教授等专家也指出,在智能教育时代,专业设置、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的改革势在必行。广西教育学院院长徐苑教授指出,智能教育要解决人机交互、人机分工、人机写作的作用和相互嵌入的程度等问题。
智能教育如何促进素质教育?
智能教育的目标之一是解决当前我国应试教育的弊端,但智能教育绝不等同于素质教育。李德意指出,智力教育是为智力时代服务的。
教育部国家督学和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林世良和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孔都明确表示,21世纪的信息技术不应用来强化19世纪的教育模式。智能教育的革命应该打破19世纪以来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工业化时代的大规模生产体系,打破“快吃不饱,慢吃不饱”的困境。陈指出,智能教育应打破学习垄断,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和准确性,重新界定公共教育服务的范围,在此过程中,*应进一步履行管理职责,制定智能教育的计量标准。
智能教育如何促进角色转变?
社会上有些人认为智能教育将会用机器人取代人类教师。许多与会专家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主张。浙江省新媒体政务研究所所长王建华和江苏丹阳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荣中忠都指出,机器人主要负责教师日常工作中繁琐重复的机械工作。智能教育中的教师应该实现角色转换,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引导者和助手。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并适应这种转变,教师本身必须是学习者。教师“教育”的角色在人才培养中是不可或缺的,这实际上是对教师能力的更高要求,也是机器人难以达到和替代人类教师的关键。例如,在英语作文教学中,教师辅助教学是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开发的英语作文智能评价系统“评分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