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科研人员访谈记

科普小知识2022-07-28 21:14:04
...

"冻土研究多少有些“冷”,研究对象冷,研究环境冷,研究人员少."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所冻土与寒区工程研究室主任、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吴说。西北地区有许多这样的“冷”科学研究阶段。正是他们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和对科学家的承诺让他们站在这个舞台上。

十几岁时,他住在西宁,在长春学习。武与冰川和冻土关系密切。1986年,吴来到兰州,在当时的冰川冻土研究所读研究生。他接触到的第一项实地工作是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实地研究。他刚刚在6月中下旬走进工作区。几天的暴雨导致河水暴涨,汽车掉进了河里。他们八个人不得不步行去工作区。在野外工作了4个多月后,他们看不到其他人、道路、树木和灯光。吴感叹地说,当他完成了他的实地工作,他回到了小镇的灯光和感觉这是一个非常繁荣的地方。"如果你选择这个专业,你应该去野外获取第一手资料。"吴对说:

气候变化与冻土密切相关。气候变化将导致草原退化、冻土退化和土地退化等一系列干旱寒冷地区的生态安全问题。中国科学院寒旱地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主任高延鸿表示,基于西北地区显著的区域特征和明显的学科优势,在陆地气体实验室成立后,研究团队开发了适合中国西部复杂地形的高分辨率大气-水文耦合模型,更准确地模拟了山区水循环模型, 揭示了植被根系对青藏高原地表模拟的重要影响,提出了青藏高原浅层植被根系的参数化方案。 “西方给了我们一个天然的试验平台和广阔的科学研究舞台。我喜欢这个舞台和西北部的这片土地。”高延鸿说。

根据多年的实地观察和研究,寒冷干燥地区水土资源研究室主任赵告诉记者,面对西部的环境问题,存在一些普遍的误解。例如,所有的沙漠都能变成绿洲吗?多植树意味着更好的生态吗?赵说,这些问题正是生态水文学应该回答的。生态水文学为干旱地区的水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并提出了绿洲水热平衡指数,确定了维持绿洲稳定的生态用水比例,揭示了干旱地区山地森林耗水规律及其对流域产水的影响。这些研究成果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修复的水分调控机制、关键技术及应用”和**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绿洲过程及其可持续调控技术与途径”的重要组成部分。赵,生于1966年,青年时代致力于西方科学研究。

穿越“千年冻土”地区的青藏铁路与吴有着深厚的联系。从1987年他作为科研人员接触青藏高原到2000年青藏铁路开通,他到处追随他的前辈。在铁路建设过程中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向原铁道部提交了“青藏高原气温上升2.6度后冻土分布将发生什么变化”的科学报告后,按照新方案对已建成的铁路区段进行了改建,“冻土路基”得到了充分应用,但也导致了45亿元的成本增加。不可否认,“冻土路基”技术为维护青藏铁路路基的稳定性及其后期维护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吴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事业。“西部是冻土专业的工作平台。如果我离开这个工作平台,可能意味着我会永远离开这个专业。在东部地区的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偷猎者”只想完成索引,但不考虑专业。一些科学家的研究生活已经被切断,有时甚至整个学科都可能被切断。这种情况对个人、科研和国家来说都是令人遗憾的。”他说。

不仅是冻土学科,还有许多特殊学科,如冰冻圈、沙漠、大气等。都是基于西部地区。如何留住人才,如何更好地发展这些特殊学科,已成为中国科学院西北研究所的首要考虑。据美国西北研究院副院长张怀刚介绍,该院将根据工作需要,实施招聘关键研究员的管理办法,直到他们65岁退休。计划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协议年薪制。还将动用第一笔2000万元的增量资金,增加对关键人员的津贴和绩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