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访中科大校长侯建国:科大坚持培养尖端科技人才

科普小知识2022-07-29 08:48:20
...

访中科大校长侯建国:科大坚持培养尖端科技人才

当我看到中国科技大学的“土著”校长侯建国时,他看起来和大多数科研人员一样:穿着一件朴素的绿色外套,戴着一副金边眼镜,说话缓慢而柔和,带着“肚子里有诗和书法”的味道

作为中国科技大学的校长,他的梦想是有一天这所大学能成为像麻省理工学院或加州理工学院这样的世界级顶尖科技大学。

在中国科技大学获得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后,侯建国到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和知名大学深造。1995年,侯建国怀着“中国科技大学的梦想”回到了合肥这块净土,建立了合肥微型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

中国科技大学和中国大学离世界顶尖大学有多远?《科学新闻》以中国科技大学为样本,与侯建国进行了深入的对话。

《科学新闻》: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浪潮和千校扩招的浪潮中,HKUST如何保持“小而精”的科技定位?

侯建国:中国科技大学的使命是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科技带头人。因此,学生应该有非常坚实的学术基础,优秀的学术、研究和工作能力,国际视野,掌握和创新尖端科学的能力,以及责任感和使命感。事实上,这正是中国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所坚持的,即“科技进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国需要数百所好大学,但不是每所大学都做同样的事情。每所大学都只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不能“主宰世界”。中国的高等教育是最好的整体,如果一所大学能尽最大努力,把全国所有大学的能力和贡献加起来。

科学新闻:多年来,中国科技大学似乎一直坚持这一点。在你看来,中国大学在推进改革的同时,应该坚持自己的特色和传统吗?

侯建国:面对变化的世界,如果大学僵化墨守成规,就不可能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引领知识创新和社会进步。因此,大学的“变革”是由现状决定的,但无论如何变革,都要坚持教书育人的核心价值观。

大学的目标和使命决定了大学需要坚持什么,如何变革,最终决定了大学的特色和优势。在中国几波大学合并和扩张、创办校办企业和建设大学城的浪潮中,中国科技大学人始终对自己的使命保持清醒的认识,始终坚持“数量服从质量和质量”的发展战略,坚持学术优先、以人为本、不扩招。

然而,多年来,我们并没有保持不变。学校所在地不仅从首都搬到了中心城市,学校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创新。

科学新闻:你刚刚提到“没有变化”。但是,你们行政部门的改革仍然很有活力。

侯建国:没错,因为如果我们想丰富大学育人的“土壤”,大学的行政系统必须尽最大努力为教师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大学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干扰和影响。这也是一次有中国特色的“去行政化尝试”。

因此,我们在四年前建立了一个学生服务中心和一个行政服务中心,整合各部门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职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站式”便利服务。

我们认为学校管理者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科研人员和师生创造条件和解决困难,以保持他们的好奇心和动力。这就是现在学校大力提倡的“服务创造价值”的理念。

中国科技大学历来有尊重学术、尊重人才、*办学的传统。我们的行政改革就是要发扬这一优良传统。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在“改变”中的“不变”。

科学新闻:中国科学院形成了中国科技大学的雏形。在新形势下,中国科技大学如何继承科教一体化的理念?这是成为世界级大学的优势吗?

侯建国:这绝对是我们的一大优势和基础。

尽管中国学生在数学、物理和化学方面有坚实的基础,但他们的创新能力还不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它既保持了宽、厚、固基础的优势,又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最可靠的是中国科学院的各个研究所。

我们希望通过科教结合的网络和系统,把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关心的前沿科学问题不断反馈到人才培养的第一线,形成中国乃至世界科技人才培养的独特体系。例如,中国科技大学的精英班教育就是我们应该如何在“变”中保持“不变”的产物。

我们建立了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科教一体化网络。我们与中国科学院的12个分院和18个研究所建立了全面的合作关系,签署了相关科技人才培养协议,组织了11个与部门联合的优秀课程,建立了17个联合实验室。

我们的科教结合将适时调整和开拓教育方向。例如,我们与合肥等离子体研究所合作建立了核科学与技术研究所。他们的科学仪器也是世界上最好的之一,也是我们的兄弟单位。我们一起讨论和思考了这个方向:中国合肥将成为世界核聚变的科研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

科学新闻:科学与教育的融合是否意味着研究性学习的比例将会增加?如何促进研究性学习?

侯建国:是的。我们强调科学与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同时加强研究性学习,将原来的两学期制基础课程改为三学期制,以鼓励学生选择跨部门和跨学科的课程。还提供了各种暑期课程,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并允许学生三次*更换系。现在他们在选择专业上已经获得了100%的自主权。

我们希望培养学生掌握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同时减少和减少不必要的和落后的专业课程。它不仅保持了中国科技大学的雄厚基础,而且更好地实现了专业的“精细化、创新化、生动化”。

同时,虽然中国科技大学主要是一所理工科学校,但我们也在积极发展独特的管理和人文学科,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合作意识和批判精神作为我们通识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科学新闻:学习结果的呈现部分取决于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国科技大学如何丰富学生评价体系?

侯建国:正是因为认识到评价体系的建设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科技大学近年来对奖学金制度进行了改革,将学生奖励从“结果”转化为“过程”。

新修订的奖学金评定方法突出了“学术优先和学生参与”的概念。评估小组由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教授委员会和学生领袖的代表组成。评估过程更加开放,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参与进来。

最重要的是奖项定位的改变。过去,中国科技大学授予的最高奖项郭沫若奖学金,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选标准。“郭奖”评奖方法改革后,对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注重全面发展,让“郭奖”获得者在学生中发挥积极的标杆作用。

科学新闻:这是否意味着在精英教育向普通教育转变的大趋势下,中国科技大学仍然坚持培养尖端科技人才?

侯建国:是的。我们所做的优秀人才教育是“保底”,严格控制基础学科,并有一定的淘汰率。同时,它也是学风的“保证”。考试作弊的学生应该被坚决开除。对于优秀的学生,没有“天花板”来提供尽可能多的发展空间。

例如,在中国科技大学,即使是本科生也能找到挑战自己极限的项目、话题和课程。例如,量子力学课程分为三个等级。a是必须的,C是研究生水平。优秀的本科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学习研究生课程。

科学新闻:目前,在许多二线城市,留住大学生是一个大问题。中国科技大学位于合肥,但它仍能吸引大量优秀的教学和研究人员。秘密是什么?

侯建国:我们也没有什么“秘密”。我们致力于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倡导学术导向和良好的研究环境。

如何给老师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国科技大学的工作人员也有固定的职位和级别。他们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以选择最好的,消除最差的。然而,中国科技大学并没有走向另一个极端,根据课时和SCI文章给教师“工作点数”。教育产出是一种精神产品,不能用金钱来量化。我们应该建立和划定不必要的规章制度来禁锢创新思想。我们每3-5年才评估一次老师。

我们引进高端人才的深刻经验是,薪酬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但它不是首要因素。高端人才更关心“水土不服”,不能继续进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

因此,我们通过营造以人为本的服务环境,搭建开放的公共实验平台,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为他们继续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我们在数字图书馆、网络中心和数字校园上投资了近1亿元,在公共实验中心上投资了3亿元。我们的想法是,在中国科技大学的校园里,与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相关的资源应该像水和电一样容易获得。

依赖物质治疗可能只会让人保持一段时间。我们基本上依靠人才对中国科技大学的理想、信念和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认同来留住人才。这是长期的解决方案。■(原标题:走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变革与不变)

科学新闻(2013年第11期科学新闻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