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今年高校699万毕业生将迎最难就业年

科普小知识2022-07-29 17:51:47
...

699万毕业生创历史新高,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找工作有多难

有什么困难?

人口增长

全国毕业生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

失业

今年计划招聘的职位数量同比平均下降了近15%。

工资下降

一些行业的起薪降低了,行政文秘专业的起薪从2200元降到了1800元。

699万人的概念是什么?这比宁夏回族自治区总人口630万多69万。这群人正面临2013年,这被称为“最困难的就业年”。

今年是*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然而,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匹配的矛盾、高校学科设置缺乏特色、大学生定位不均衡等因素共同催生了“最困难就业年”。

“我觉得我压力很大。去年我把我的大四学生送到大四的时候,我觉得他们的工作已经落实了。我们仍有许多人处于游离状态。”高年级学生肖伟是今年699万毕业生之一。"我最近才决定找份工作,但我已经很幸运了。"

现状

大学毕业生的签约率逐年下降。

今年,全国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现代快报》记者对2003年以来的毕业生总数进行了梳理,发现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总数持续上升并翻了一番。其中,2003年毕业生总数仅为212万,2005年为338万,2009年超过600万,达到611万。高校扩招的加速使得2013年成为*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

江苏比去年多了6000名毕业生

根据知名社会研究机构马科斯研究所(Marcos Research Institute)对近500户家庭的统计,今年2月初,计划招聘的职位数量同比平均下降近15%,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整体签约过程明显低于去年同期。

以北京为例,那里挤满了大学和学院。最近公布的毕业生签约率令人不寒而栗。据报道,今年北京普通高校有22.9万名毕业生毕业。截至4月19日,大学毕业生的签约率为28.24%,其中研究生为36.59%,本科生为26.6%,大专学生为16.84%。

上海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根据上海市教委的统计,截至5月10日,今年上海大学毕业生的整体签约率为44.4%,比2012年同期下降了2个百分点。

江苏今年有53.2万名大学生离开校园,比去年增加了6000人。目前,没有关于大学毕业生签约率的统计数据。

制造业和电信专业就业相对较好。

尽管僧侣太多,格鲁埃尔人太少,但在就业竞争中,一些专业相对来说更擅长找工作。在对2013届毕业生的调查中,签约率最高的是制造业专业,其次是电信和电子信息专业。高职和本科毕业生的签约企业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硕士学位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考的早期,人们涌向所谓的热门行业,签约率下降了。其中,高职院校毕业生签约率下降较快的专业有:生化制药专业和公共事业专业;医学和经济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是农业、教育和管理。

此外,麦克斯调查数据显示,高职院校“专业相关实习”毕业生的签约率为43%,而本科生的签约率为47%。高职院校“专业与非专业实习”毕业生签约率为44%,本科生签约率为45%。有“工作经验”的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35%。这说明大学毕业生的早期实习有利于初次就业。在实习过程中,他们可以学习职场规则和沟通方法,这使得毕业生在工作经验和能力上积累一定的优势。

找工作不容易,但也有“三个学生”与潮流背道而驰。

文科女性:

非精英学生:

今年校园招聘会明显减少了。

李燕(化名)就读于南京211大学,主修广播电视编舞。她即将毕业,但她的工作尚未找到。

"我很焦虑,但我没办法。"自去年11月国家公务员考试结束后,李燕一直在发送简历。“我想从事广告和文化传播工作,但我认为我一点也不专业。”

“与理工科专业相比,我们文科学生很难找到工作。”李燕抱怨说他的专业没有竞争力。“管理不如经济,艺术设计不如艺术。”然而,在李燕看来,新闻可能比法律、历史和哲学等纯人文学科要好一点。"毕竟,我们也学到了一些实用技能."

李岩遇到的问题在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中确实存在。“我们班有40人,7到8人在研究生院学习,现在有10个左右的工作可以解决。仍然有许多人在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公务员考试失败后寻找工作。情况并不好。”肖静在南京211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习。尽管她参加了这项研究,她还是不能不担心她的同学的就业情况。“我不知道三年后找工作会不会更难。”肖静说,今年最明显的感觉是校园招聘会越来越少,文科工作的机会也越来越少。

非精英学生:

我比较了“211”学生

与名牌大学的学生相比,普通大学的毕业生更担心“出身贫寒”。

我们开玩笑说这叫做“三不”:没有好学校,没有好父亲,没有好客户在南京一所非重点大学学习的鲁东(化名)虚弱地笑了笑。“当我清楚地看到就业中没有歧视的消息时,我转过身来,见到了我自己。我真的认为找工作太难了。”

吕东说,他目前的实习单位已经在招聘网站上“清楚地标明了价格”。“985和211与我们的待遇不同,工作要求也不同。”吕东学习生物技术。在此之前,他在南京的一家制药公司找工作,但他没有在网上申请。“有人直接说,因为我不是南京本地人,所以我只能被列为后备人才;其他单位将限制“25岁以上”和“已生育”的条件。"

现在,吕东已经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和一个简单的职业规划,但他班上的许多人仍然下落不明。“在38人中,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已经定居下来。起初,他们中有近一半人打算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但很少有人能如愿以偿。”吕东感叹道,这份工作现在来之不易。“至少我比较了211学校的学生,但如果没有一所好学校,在很多情况下,这意味着没有机会证明自己。”

女性回返者:

月薪3000元是可以接受的。

毕业生们焦虑不安,家长们的心被紧紧地缠绕着。冯的女儿五年前在安徽的一所211大学上国际课。她大三时去了一所英国大学学习。大学毕业后,她学了一年金融。从今年1月开始,小冯开始在当地找工作,“但是他们的经济环境不好,已经连续两个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了。”

记者看了晓凤的简历,发现这个小女孩有着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在一家教育机构做过教师,也在一家公司做过规划师。然而,她回家后仍然没有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如今,销售工作最多,但孩子们仍想从事金融工作,并找到相应的工作。”目前,晓峰在南京一家教育培训机构担任英语培训师,月薪2000元。

然而,冯先生和他的妻子并不满足。他们希望他们的女儿能够应用她所学的知识。"我们也不希望她去北上官市,那里的生活费用太高,人们也很辛苦。"冯先生说,工资要求不高,3000元以上是可以接受的。

“三”学生:

知道差距,所以加倍努力

2013年毕业,找到了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小李称自己为“反击”。“我的学校在南京并不出名,三、学过科学,但喜欢做书面工作。他在微博、博客和豆瓣上写了很多东西,也关注时事和热点。他利用新媒体来管理社交组织,偶尔他也可以去看报。

小李在得到这家知名门户网站的编辑工作之前,曾受到多家企业的青睐,并想聘请他担任后备经理。“如果你想和我一起申请,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名牌大学的学生,但他们还是选择了我,因为他们知道我做事的能力。”小李因为组织社区活动,和这些企业的领导有过接触。“后来,我选择了这个网站,因为我的职业计划是转向规划或公共关系。我认为最好有媒体经验。”

小李坦率地说,自从上大学以来,他就意识到自己和名牌大学的学生之间的差距,所以他非常努力。“很多艰苦的实习工作,精英学生都不愿意做,我会努力去做。”小李说:“我一直认为,将来找工作时,我可以在简历上多写些东西。”

小李认为,一些贫困学校的人会找到好工作,而一些专业好学校的人永远找不到工作。关键在于他们的能力。“我采访了一名211岁的同专业大学生,但他什么都不知道,几乎没有实习经验。我期待着未来的训练,但我一进入就可以开始了。我认为任何人都不会选择一个有好文凭但不工作的知名学生。”

人力资源

反馈

今年的申请者

观看的人少了

南京某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吴先生坦言,公司急需商务专员、艺术设计师、客服等职位。在招聘会上,他收到了大约10份简历,但没有一份让他满意。

吴说:“我们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校园招聘,但是仍然缺少500到600人。去年有一批新员工,但实习期满后,保留率非常低。”

一方面,很难找到一个碗,另一方面,企业面临着人员短缺。有什么问题吗?

"应届毕业生过于依赖企业,抵御压力的能力非常弱."

吴经理说,在公司对新员工进行培训三天后,公司希望他们能够上岗。然而,现实情况是,现在的训练时间有时会延长到14天,而大学生却做不到。“我们希望我们招收的大学生能够立即开始工作,而不是在培训上花更多的精力。”

在这家公司,许多大学生必须从最基本的商业专家开始,“但有些学生甚至进不了商业大楼的大门,所以他们被保安挡了回去,我们不得不带他们去参观。”

吴经理说,为了帮助“90后”减轻生活负担,公司也在努力改善福利。例如,它提供员工宿舍,在雨花台附近租七八套三房一厅的公寓,还雇了一个清洁阿姨。仅这一项就将使公司的支出每年增加近30万元。

“我们还需要培养企业文化。我将动员所有部门的经理为新员工购买更多零食,邀请他们吃饭,接触他们的感受,公司将支付费用。”

然而,南京另一家信息技术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表示,今年发出要约后,该校的签约率较去年大幅提高了近一半。他们希望尽快得到保证,而不是袖手旁观。

毕业生更喜欢稳定的工作。

虽然外部就业环境正经历一场寒流,但不同层次的高校对就业困难的“体感”却大相径庭。

许多人去了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

东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张晓建表示,今年该校招聘的雇主总数与往年基本持平,但就业岗位数量有所减少,“主要是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外资企业的就业岗位数量有所减少。”

张晓建表示,今年到目前为止,该校80%的学生已经签订了合同,但由于形势紧张,学生也更倾向于稳定的工作,如在国有企业或大型企业就业更多。

在这两所金融大学,学校当局似乎并不太担心冷就业。南京财经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尹建新表示,每年约有80%的大学毕业生直接就业。今年,大约50%的学生已经确认了他们的工作目的地,而大约10%的学生已经确认了意向,还没有正式签署合同。另有10%的人选择参加公务员、村官、军人等的考试。

尹建新解释说,金融和经济类院校的就业机会比较广泛,对服务业、商业等领域的就业需求波动不大。来自南京审计大学招聘与就业中心的相关教师也表示,今年的就业率与往年相比并没有下降多少。"对专业的工作要求越来越详细,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严峻的就业形势助推“老有所为”

然而,对于更多的中等和高等教育机构来说,遇到的“寒流”更为明显。目前,南京一所中学的签约率仅为40%,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个百分点。“它主要集中在人文学科,也有广泛的专业,如营销。此外,新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不高。”该校就业负责人表示,一些行业的起薪也有所降低,如行政、秘书等专业,从2200元降至1800元。

然而,在一所211工程学院,目前的统计签约率约为40%,比往年低3-5个百分点。

“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结构调整,裁员约15%,这些国有企业是每年招聘大学毕业生的主要力量。”该校就业中心的负责人表示,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女学生和文科毕业生更难找到工作。

非重点院校就业部门的负责人也表示,事实上,学校举办了10多次招聘会,提供了很多工作,但学生有时并不买账。“除了宏观形势,许多孩子越来越不想在基层工作。例如,有工程女孩,她们中的大多数不喜欢在生产车间工作。”

负责人说,与过去相比,学生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的学生觉得不工作是可耻的,但现在他们觉得应该理所当然。有些父母溺爱他们的孩子,甚至不在乎他们毕业后是否回家过晚年。”

许多学校为鼓励创业提供便利。

"从更广的角度看问题。"

现代快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江苏大学毕业生更喜欢留在长江三角洲,这也限制了他们的就业选择。

“我们的学校都面向全国招生。不仅江苏省的学生应该留在南京,许多非江苏省的学生也选择留在南京。事实上,如果我们稍微放松一下眼睛,也有很多工作机会。”南方科技就业和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王波建议,大学毕业生应该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保卫土地”,更多地关注其他地区的就业机会。事实上,它们也可以发展得很好。

“我们将鼓励学生去川渝经济圈、长株潭经济圈等中西部地区发展,强调生活质量、幸福等。”

利用专业优势创业

在南方理工学院,设计、艺术和传播学院是一个相对“少数”的文科系,但在毕业生中出现了七八个创业团队,通过创业解决就业问题。

“这些团队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从事工业设计。与此同时,它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在创业初期,利用学校的孵化器来解决一些经济和场地问题。”王波说,预计在一两年内,这些创业团队应该能够吸收年轻的学生和妹妹,并解决一些需要就业的毕业生。

鼓励创业是许多学校缓解就业压力的方法之一。许多学校为企业家提供了许多便利。“毕业后五年内,我们学校所有的毕业生都可以享受创业的优惠政策。学校的孵化器也免费向学生开放一年。”王波解释说,除此之外,华南理工大学还提供“研究助理”和其他基于员工的职位,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减轻毕业生找工作的压力。

专家意见

以多种方式发挥自己的力量

去解决

就业困境

有关专家认为,当前就业困境中的各种尴尬实际上是许多长期弊端的后遗症,必须努力加以改变。

21世纪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熊丙奇说:“一些人文和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显然很冷漠。这不是“新发现”。这类专业冷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盲目扩招。近年来,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招生规模远远大于科技专业。这是因为理工科专业需要实验设备和专职教师,而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扩大招生更加昂贵和容易。”

熊丙奇认为,这种功利化的办学思想一方面导致学校只注重规模而忽视办学特色和质量,另一方面导致人才培养严重脱离社会需求。随着这些专业的招生和培养规模的快速增长,社会需求跟不上,就业难是注定的。

但在今年的考研大军中,仍有不少毕业生因逃避就业压力而“**”。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达到180万,比2012年的165.6万人增长了8.7%,江苏的增长率为7.3%。然而,从各校研究生招生计划来看,招生计划基本保持不变或略有增加,考研竞争加剧。

在熊丙奇看来,这是一种典型的“延迟”就业的困难方法。在最初的几年里,它确实能产生一定的效果。一些大学毕业生可以推迟毕业两三年去找工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学生转向人才市场,积累的问题变得明显。如果这种发展教育的想法保持不变,我们国家的大学毕业生将很难找到工作,每年都将是他们最难找到工作的一年。”

周四,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区和相关部门积极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和职业中介组织从事职业中介活动时,不得为求职者设定性别、国籍等条件,不得招聘大学毕业生,不得对毕业院校、年龄、户籍等进行限制性要求。

熊丙奇认为,将大学分为“985”、“211”、“一本书”、“两本书”和“三本书”是不公平就业的根源。“我国的一些中等和高等院校现已成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基地,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已将促进学生从专业课程升至本科课程作为其目标。这样的办学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