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发现灭癌病毒 最快3年后进行人体试验
杜南新闻将开发新抗癌药物的过程比作10公里长的长跑。中山大学药理学教授严认为,他的团队成功完成了第一公里。严的实验小组在世界上首次发现,自然界中存在的病毒具有选择性杀伤多种肿瘤细胞的特性。这是否意味着一种新的抗癌疗法有望在未来诞生?现在的癌症患者有希望从中受益吗?昨天,严在中山大学北校区办公室详细阐述了本次研究成果的热点问题。
它对三种癌细胞有最明显的杀伤作用。
颜团队在小鼠和人体肿瘤组织上进行的实验表明对肝癌、结直肠癌和膀胱癌细胞有最明显的杀伤作用,对黑色素瘤、脑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细胞也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更重要的是,实验小组发现了M1病毒靶向杀伤癌细胞的特征——锌指抗病毒蛋白(ZAP)。研究表明,69%的肝癌组织、52%的结肠癌组织和61%的膀胱癌组织显示出低水平的ZAP。这意味着如果新药开发成功,患者可以首先通过检测确定体内癌细胞中缺少ZAP,然后可以进行病毒溶瘤治疗以提高有效的可能性。
实验结果发表在10月2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在被国内媒体报道后引起轰动。
它不是对现有治疗方法的颠覆,而是一种补充发展。
“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实验室阶段,有足够的研究资源和良好的研究条件,力争在大约3年内完成临床前阶段的研究工作。在获得临床试验第一阶段的许可后,M1病毒可以应用于自愿参与试验的患者。这是在理想条件下应用于人体的最快时间。”严广美说:
根据该法,新药的研发需要经过科学研究、临床前、一期、二期和三期人体临床试验,然后才能上市用于患者的临床治疗。第一阶段临床试验检查药物的安全性,第二阶段检查药物的有效性,第三阶段试验使用大量的实验样本进行进一步研究,上市后将进行大规模临床研究以验证药物的疗效。
“我对这项研究的可信度很有信心。实验本身的科学证据就足够了,但我需要面对外部世界保持冷静。”严不同意的说法,认为这是对现有癌症治疗方法的颠覆。他更喜欢称之为“现有癌症治疗方法的补充和发展”。目前,癌症的临床治疗包括手术切除、物理放射、化学药物治疗等。靶向药物也属于化学疗法,但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不是很强,但仍存在耐药性等问题。
"开发药物的每一步都必须如履薄冰。"严曾在美国药厂实验室工作,一种新药的研发周期平均为10年,花20年进行研究也很常见。新药研究面临许多不确定性,与其他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不同,药物研究和开发仍有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阈值,如果一步不能跨越,这些阈值将全部归零。因此,它是一个高投资、高风险的研究领域。
"它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不能应用于病人."
“它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不能应用于患者。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前天晚上11点,闫还在电脑前一一回复了患者亲友的286封咨询邮件。作为该论文的两个通讯作者之一,严也是一位学术和行政*,她发表了她的电子邮件,接受国内外科研同行的咨询。出乎意料的是,她收到了大量来自病人的咨询邮件。
他理解病人的亲属和朋友渴望看到一丝曙光。有些打电话的人不明白,“我会为你签名,我能自愿吗?”他花了半个小时向对方解释。在这个阶段,不管结果如何,将它应用于病人是违法的。电话响个不停。在一个小时的采访中,他的手机响了四五次,他甚至在电话中说“最新进展将会及时公布”
实验发现了什么
M1病毒可以选择性地杀死各种肿瘤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细胞。
对肝癌、结直肠癌和膀胱癌细胞有最明显的杀伤作用,对黑色素瘤、脑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细胞也有作用。
找到M1病毒靶向杀伤癌细胞的特征物质——锌指抗病毒蛋白。如果新药研制成功,患者可以先通过检测确定体内癌细胞中缺少ZAP,然后再进行治疗。
对正常细胞进行了两种病毒感染实验。一个是同一器官中的癌细胞和正常组织细胞之间的对比实验。另一个实验是人体心脏、肝脏、肠道和血管等7个主要器官和组织的正常细胞感染M1病毒。没有发现M1病毒对正常细胞有任何损害作用。
发现的效果仅限于实体瘤。
这些都有待核实
实验对动物的影响需要通过实验来研究。
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等问题是临床试验需要研究的内容,现阶段尚未涉及实验室试验。
肿瘤扩散和转移后,M1病毒是否有效以及对血液肿瘤是否有效仍需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研究历史
来自不同学科的23人参加了这项研究。
"单个受试者或一个有几个人的小实验室不可能完成这个实验。"在严的30人实验室团队中,有23人参与了M 1病毒的研究。他们来自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病毒学、临床肿瘤学和其他学科,包括博士生、临床医生和技术人员。例如,从患者体内提取活体肿瘤组织需要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的医生来完成,而病理分析和鉴定是中山第一医院的责任。“多学科合作以及组织和协调能力对科学研究和创新至关重要。”
论文发表前一个月,实验室团队已经申请了国家和国际专利。这是中山大学开发的知识产权。
从2004年开始,严一直准备主持生物制药的抗癌研究。他的研究理念,套用一句俗话,就是中国传统的“以毒攻毒”。2007年,实验小组利用霍乱毒素细菌产生有毒蛋白质,诱导脑癌肿瘤细胞降低恶性程度,并分化成与正常细胞相似的细胞。该论文也发表在《PNAS》杂志上。M1病毒特征的发现是另一组抗癌努力,称为“溶瘤病毒”。
你为什么不把它送给自然或科学?
颜认为作为一份综合性刊物,在学术界有很大的影响,是生物学领域的权威刊物。引文索引足够高。他在美国的导师也喜欢发表关于PNAS的文章。
对PNAS的审查非常严格,提交后只有一次修改文件的机会。修订后,要么出版,要么淘汰。该领域的世界级学术权威负责提出修订意见。
严说,一般来说,给一篇论文的长度为6页。颜团队发表的论文有9页正文(含6张图表)和10页补充资料,是本刊的重点论文。
更著名的杂志《自然》和《科学》通常只提供四页的正文和最多四张图表。它们简短明了。严希望发表的论文能呈现一个完整的学术项目故事。
对话
目前还没有发现损害正常细胞的新药或注射剂。
杜南:实验进展如何?
颜:本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外试验、小鼠肿瘤模型试验和患者肿瘤活检。接下来,研究人员将把M1病毒应用到灵长类动物身上进行实验。我想这种新药将是动脉注射或静脉注射。从现有数据来看,这项研究的前景非常好。我们有其他技术证据支持,当相关实验达到完成阶段时,将会有论文发表。
杜南: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免疫系统攻击病毒并产生抗体。病毒如何绕过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
燕:人体产生的抗体将在两周内“驱除”体内的病毒。M1病毒的治疗计划是在两周内注射三到四次。病毒将有足够的时间渗入癌细胞,并通过扩增和裂解杀死肿瘤细胞。产生的后代病毒可以感染周围的细胞。抗体去除体内未感染癌细胞的病毒,并且不影响“渗透到敌后”的“病毒卧底”工作。
杜南:M1病毒会感染正常细胞,导致其他疾病或毒副作用吗?
颜:自然界中存在的病毒只有一小部分会对人体造成疾病。M1病毒只在马和猪之间传播。对正常细胞进行了两种病毒感染实验。一个是同一器官中的癌细胞和正常组织细胞之间的对比实验。另一个实验是人体心脏、肝脏、肠道和血管等7个主要器官和组织的正常细胞感染M1病毒。没有发现M1病毒对正常细胞有任何损害作用。因此,可以推断M1病毒对正常细胞没有毒副作用。
此外,对人体的毒副作用、耐药性等问题是临床试验需要检查的内容,现阶段还没有涉及到实验室试验。即使在未来的实验中发现一些副作用,并进行权衡,只要利大于弊,它仍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杜南:M1病毒能治疗非实体瘤吗?对治疗肿瘤转移和扩散有什么影响?
颜:在我们的研究中,病毒的发现效果仅限于实体瘤,因为中国90%的癌症病例都是实体瘤,所以这是我们团队的首选实验对象。肿瘤扩散和转移后,M1病毒是否有效以及M1病毒是否对血液肿瘤有效都是今后进一步实验研究的方向。
我们现在正在用天然病毒做实验。今后,在研究了病毒的结构和功能后,根据其抗癌机理,我们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改造工程病毒,部分去除病毒中可能产生毒副作用的核糖核酸结构。另一个可能的想法是将病毒转化为一种只杀死特定类型癌细胞的病毒,特别是治疗特定的癌症,并更准确地攻击。
癌症研究现状
癌症治疗效果的关键:早期、中期和晚期
目前,唯一能有效预防的癌症疫苗是宫颈癌疫苗,它能预防由多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宫颈癌达90%以上。但是,由于中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审批等原因,该疫苗尚未在内地上市。
所有癌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还有相当一部分宫颈癌是疫苗无法预防的。
癌症治疗的效果取决于恶性肿瘤的早期、中期和晚期,与癌症类型的关系相对较小。即使是早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肺癌,五年存活率也超过80%。晚期存活率只有20%。鼻咽癌和甲状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很高,因为这些肿瘤不易扩散。
目前,临床治疗最无效的是晚期胰腺癌、肺癌和肝癌。25%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在确诊后一年内无法存活。
多亏了与M1病毒相似的药理作用,人类已经开发出针对某些基因突变引起的癌症的靶向药物。例如,现在医学上发现,通过基因检测,中国相当大比例的肺癌患者的EGFR基因发生了突变。因此,药物制造商已经开发了针对这种突变的靶向药物,例如Trocquer和Iressa,并继续开发针对后代的针对这些突变癌基因的靶向药物。然而,它们的效果与M1不同。不同之处在于,长期使用此类靶向药物后,易产生耐药性。
溶瘤病毒疗法
通过对自然界中存在的一些弱致病性病毒进行基因改造,制成特殊的溶瘤病毒。利用靶细胞中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或缺陷选择性感染肿瘤细胞,大量肿瘤细胞被复制并最终被破坏。
制作:南方都市报科学新闻工作室
主持人:乔峰
记者:南都记者陈、、王道斌
杜南制图学:林俊明
(原标题:M1“杀癌”病毒研究人体试验最早要等3年,据中大药理学教授严光美介绍,这相当于跑了10公里的第一公里。下一步将用于灵长类动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