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一些学校将院士当做招牌 领头进行科研经费分配

科普小知识2022-07-30 10:02:19
...

一些学校将院士当做招牌 领头进行科研经费分配

被利益绑架的李发明绘画

目前,中国院士的年龄主要是70-89岁。中国工程院院士秦博一亲自申请,并于2005年获准退休。80岁的工程院院士沈国放申请退休,却发现学校以“你是我们学校的旗帜”为由拒绝了他的申请。(根据12月2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院士团队应建立正常的进出机制。所谓“要求运河像这样清澈,以便有新鲜的水源”。如果水流频繁,水就会变得清澈,如果人们频繁流动,水就会变得新鲜。因为“新”,院士队伍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有鉴于此,院士应该被定制为“按小时退休”。目前,改革院士终身制有许多障碍。关键是剥离院士头衔背后的好处太难了。院士作为“学术王国”中的“皇冠”,原本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学术荣誉,承载着太多不该承载的东西。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院士选拔管理制度,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这是院士制度改革的方向。我国目前的院士年龄主要在70岁至89岁之间,这样院士也能照顾好自己,表现出社会对科学家的尊重和关心。我们还有心让这位垂死的老人工作一辈子,却得不到他应得的休息吗?必须让院士退休,促进两院院士的年轻化,适当降低院士的平均年龄。这不仅是对那些做出贡献的人的尊重,也是中青年人促进新生力量发展的机会。80岁的工程院院士沈国放主动申请退休,无疑为打破院士终身制树立了榜样。

院士称号是对那些受到高度尊重和在学术上卓有成效的人的荣誉和肯定。院士的荣誉不能与利益挂钩。然而,现状是院士终身荣誉的背后,它是权力、资源和影响。中国许多省份规定,院士在设立实验室和申请科研经费方面享有优先权。在生活补贴、医疗保健等方面,他们甚至享受副省级待遇。院士荣誉不退,这些福利也不会退。

在一些学校眼里,院士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既是一块招牌,又是一笔财富。在很多事情上,学校的行政领导经常提拔院士,让他们成为大学科研能力的代言人,领导科研经费的分配、奖金的评定、项目的申请等。正是因为院士的附加值有着深厚的社会土壤。因此,不难理解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竞相争取科研经费高、年薪高的院士的现象。由于各种各样的社会邀请,院士们无法退休,或者有些人只是过着平淡的生活,平庸无奇。

终止院士终身制,实行院士退休制度是院士制度改革的方向。面对改革,个人和单位都要重视大局。现在,学者们可以用实际行动来表明他们对改革的支持,但学校被利益所困,成为改革的阻碍者。这不是很遗憾吗?(原标题“打破院士终身制:退休福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