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做科普:兴趣与培养缺一不可
研究生需要征求相关机构、专家和工作人员的意见,以优化在课程教学中实施科普的效果。
■我们的记者韩天棋
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科学院近日发布了《关于在我院研究生教育中实施科普活动学分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是我国第一份在研究生教育中实施科普活动学分制的全国性示范文件。该文件发布后,中国科学院的6万多名研究生将增加科普实践课程,并计入学分。
《通知》规定,科普实践课是人文学科的公共选修课,由班主任负责。在课程教师的指导下,研究生可以自主设计和组织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科普实践课程包括科学教育、科普创作、科普活动和志愿服务,并规定了具体的课时和年级。
"现在国家意识到了科学普及的重要性,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中国科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李大光告诉《中国科学日报》记者。
重视科普培训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李大光的介绍,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科普培训有多种方式。“美国已经为大学生和研究生开展了大约30年的科普培训项目。大多数培训项目都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伦理学、传播学、社会学等课程结合在一起。目前,美国至少有100个科普培训项目,主要是在大学和研究机构。该课程的形式包括在一门课程中安排几个关于科普的讲座,以及有学分的专业课程。”
此外,美国和英国也在科学家中开展科普培训项目。“美国是由科学促进协会组织的,时间从半天到一周不等。培训对象是科学家,讲师是媒体人,包括电视台科学节目的制作人、记者和报纸科学报道的编辑。申请者的数量每年都很大,一年内将有1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报名参加培训。”李大光指出,英国和美国的科普培训项目有多种形式,受众包括学生、博物馆工作人员和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杜新浩在接受《中国科学日报》采访时表示,引导和鼓励研究生关注科普工作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从效果的角度来看,应该更多地关注方式方法。
如何实施学分制
李大光强调,研究生在课程教学中实施科普教育需要征求相关领域的机构、专家和工作人员的意见,以优化效果。
根据通知,科普实践课程包括科学教育、科普创作、科普活动和志愿服务。其中,科学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开展课程教学。在首席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者组成一个由3至5名学生组成的小组,除了在中小学开设科学教育课程之外,还要完成20小时的中小学教学任务。
为了开展科普创作和组织科普活动,参与者需要用大约40个课时来撰写原创科普文章、制作科普视频和组织一系列讲座。选择课程的研究生需要完成4篇原创的科普文章,达到发表水平,或者制作2个3-5分钟的科普微型视频,组织5次科普公共讲座等。
另一方面,参与志愿服务更加强调参与社会实践,包括每年一次的科技创新之旅和全国科学普及日。选择课程的研究生应当作为志愿者积极参加国家和中国科学院组织的科普活动,服务时间不得少于40小时。
针对这样的课程要求,杜新浩表示,科普确实需要一些培训,如果出台一系列的鼓励、奖励和支持政策,可能更有利于实现课程落地。“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兴趣,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学分,也不排除有些学生为了应付学分而欺骗他们。实际效果可能会大大降低。"
“在大规模实施科普活动学分制之前,在学校从事科普教学的教师可以开展研究。最好从实验班开始,在正式实施之前进行1-2年的实验。”李大光建议,由于研究生本身的科研任务繁重,为了防止他们应付这些任务,从而影响科普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最好制定适当的、易于实现的教学计划和目标。例如,教学以大班的形式进行,大班被算作学分。每个选修课的学生都需要提交一份作业。如果你能在你的家庭作业中挑出一些优秀的,你可以推荐它们在公共媒体上发表。实践活动可以由专业教师牵头,参与一些科普项目的评估和设计。这可以由团队完成,并在完成后进行评估。”
科普队伍建设是基础。
科普团队的后备人员是未来的科学家还是科普专业人员?对此,杜新浩表示,科学家在科普领域更受欢迎。
李大光还认为“目前科学家普及科学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那些真正愿意做的人会做得特别好”李大光说,国外经验表明,当科学家对科学普及感兴趣时,最好培养他们。“英国皇家学会和美国科学促进协会都在研究人员变得更加成熟并对流行科学感兴趣时对他们进行培训。培训师不是学校教师,而是媒体。后者知道如何表达,以便公众能够理解。因此,科学家有两个普及科学的必要条件,一个是科学家的兴趣,另一个是给他们实践训练。”
对于科普专业的学生来说,李大光认为学校的科普教学不能满足科普机构的需求并不是最根本的问题。根本问题是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据我所知,只有五分之一甚至更少的科普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从事科普相关工作。市场需求减少将对教育产生更大的影响。如果学生从入学那一刻起就知道他们将来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李大光强调。
李大光呼吁科普机构改变就业机制。“许多专攻科普的组织认为,只有科学博士才能从事科普工作。事实上,科普也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需要社会学和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可以说,需要复合型人才。”
《中国科学新闻》(第七版,2017年12月18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