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五年间大学校园书店倒闭近半

科普小知识2022-07-31 13:16:37
...

大多数商店不知道“真正书店的支持计划”,高校师生呼吁重建校园“文化符号”。

五年间大学校园书店倒闭近半

在北京大学附近的一条街上,北京新闻的记者发现万泉河畔只有一家书店还在营业。

五年间大学校园书店倒闭近半

风吹进了松花书店旧址的楼梯间,走廊的窗户上只剩下几盒书。

五年间大学校园书店倒闭近半

北师大东门外的史圣情书店店面已转租为“文具店”,只保留一楼的书店。

五年间大学校园书店倒闭近半

磨翔书店原本位于学校外,由于地租和其他原因而关闭。这所学校为它的“家”提供了一个校园网站,现在主要经营教具。

五年间大学校园书店倒闭近半

北师大海清书店旧址没有发现任何“遗迹”

五年间大学校园书店倒闭近半

五年间大学校园书店倒闭近半

五年间大学校园书店倒闭近半

北京大学书店的“三剑客”曾经住在地下,现在只有博雅馆和威德书店。

新年伊始,教育部发布了一份文件,决定对全国大学校园书店的数量、规模、性质和经营情况进行一次彻底的调查。在许多人眼里,这要么是校园书店在“崩溃的浪潮”中挣扎求生的“救命稻草”,要么是多年来一直在唱衰的真正的私人书店的新注脚。《北京青年报》的记者最近走访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海淀区内及周边的私立书店,发现在短短五年时间里,其中近一半已经从大学的“文化地图”上“消失”了。从去年开始,海淀区已经宣布将每年出资400万元支持实体书店的发展。然而,大多数参观的私人书店都不知道这个计划。有关部门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即使他们符合资助资格,也可能不被列入资助名单。

访问

“国学书店”悄悄从北京大学书店搬出来“三剑客”只剩下两个了

《北青日报》的记者最近走进了位于北京大学校园西南角二楼的物美书店。他穿过了一条大约10米长的走廊,在吴超市的左侧。“汉学书店”早就不见了。北京大学书店的“三剑客”曾经住在地下,现在只有博雅馆和威德书店。经询问,“汉学书店”两年前悄悄搬离校园,甚至每个人都不知道它是完全关闭还是搬走了。漫步校园,对于一些接受采访的北大学生来说,汉学书店的记忆甚至是空白的。目前在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所工作的付鹏博士哀叹道:“我听说汉学是下水道破裂的结果,污染了整个商店,一屋子的古书也被损坏了。这对汉学书店来说是一场灾难。经过长时间的关闭,它最终没能坚持下去。”在北京学习和生活10年后,他目睹了一个又一个校园书店成为“过去式”。

在开业季节的喧嚣中,鲍亚塔大厅的书店也非常拥挤,在另一边的杂草书店也是如此。《北青报》的记者在狭窄的书店角落里发现了店主。整个上午只有不到30人,正在看商店的杨女士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商业环境。“在2007年和2008年,当书店利润丰厚时,租金根本不算什么。在过去两年中,租金支出占总收入的近80%,这使得维持运营相当困难。”

被书迷们称为“人文社会科学福音”的北京师范大学海清书店,两年前也退出了它的小平房,完全离开了实体经营。它可以被称为校园书店的缩影,加速了它的消失。业主老星在电话中向《北青报》记者回忆道:“从2002年开始,我们就住在学校的老图书馆、南门和东门,最终我们连每月几千元的房租都付不起。我们已经完全停止了。像我这样经营书店的人几乎改变了职业生涯。”

傅鹏开始指着《北青报》的记者,回忆起母校北师大校园里的书店,经营了十几年的人文书店“海清书店”,转租临街门面的“盛世书店”,被拆的“新华书店”,以及小西门附近的教学辅导书摊,都让校园变得冷清。“当我2006年第一次来北京时,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每所学校都有七、八家甚至更多的书店,其中许多书店仍然在学校内部营业。那时,有很多人在买书,在收银台前有很多人在排队。目前,他们还在上学,其中只有两个出名。”

大学书店转向助教也是“不可能出售的”。

与以人文和社会科学为主的实体书店的惨淡经营相比,一些人指出,将大学书店转变为教学助理对这些书商来说是一条新的出路。随着人文书店的消失以及教学和辅助书店的主导地位,这些书店的生存真的像外界怀疑的那样乐观吗?在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C座的地下室里,《北青报》的记者听到了另一个声音:“助教是卖不出去的。”

这个由师范大学校友开办的二手书店曾经位于师范大学北门外的一间平房里。去年,当店主因合同到期和房租上涨而决定关闭店铺时,许多网民发起了一场“留下来拯救”运动。在北京师范大学后勤部的帮助下,莫翔书店已经在学生宿舍的地下室安顿下来。学校也免除了它的租金。

正在看店的秦阿姨告诉《北青报》记者,搬进来后,店内空间更大了,但助教的“便宜”生意却不如预期。“从前,每年开学是书店最拥挤的时候,但今年的生意也很一般,尤其是二手教材卖不出去。”

《北青报》的记者看到,房间里的书架排列得非常紧密,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小迷宫。学校里有几个学生站在二手教科书书架前选购,但最终很少有人去收银台。“教科书有了新版本,而书店仍然是旧版本。平时,我们在网上购买更多的新教材,从高中生那里购买更多的二手书。”一位女同学说。

调查

在过去的五年里,校园里将近一半的书店都倒闭了。

2010年前后,一名大学生网民编辑了一份北京大学的图解“书店地图”。当时,笔者根据书店的集群分布将海淀区的大学书店分为四个商业圈,即北京大学与万泉河、清华与兰琪营、海淀书城与海淀黄庄、北京师范大学等周边地区。上面列出了40多家大大小小的校园书店。《北青报》的记者也跟着参观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校园环境。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5年里,这些地区的20所大学书店中有10所已经从地图上消失了。“消失”的不仅仅是那些有着突出规模和声誉的书店,如“世界屋脊”和“风起云涌”,还有六七个隐藏在北京大学长春园附近的小平房里的小人文书店。一些书迷还告诉《北青报》记者,就连北大周末书展也在去年春天因“校园用地短缺”而突然结束

“尽管实体书店正在走弱是大势所趋,但大学周边书店的关闭令人不寒而栗。”一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王敏抱怨道:“虽然每个人都认为书店是大学的文化象征,但平时学校和学生对书店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保护。

房租上涨、网上销售的影响和阅读习惯的改变都成为大学和周边实体书店消失的主要原因。“收入越来越低,但成本却越来越高。这是书店现在面临的困境。”一家书店的老板说。

《北青日报》记者了解到,实体书店受网上书店的影响很大,主要是新书的价格竞争,而大学生对价格最敏感。实体书店在新书上销售7.5%的折扣,但网上价格低于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并不是每个人都来实体店购买它们。该业主还表示,作为一个小规模的经营,购买渠道和资金链也比大型书店薄弱。“大型出版社认可大型公司和商店,它们可以赊销和归还图书,但我们不能。如果我们不能卖书,我们只能自己带。加上租金、人力、库存和其他费用,大多数小型书店现在都处于亏损或略有盈亏平衡。”清华附近豆瓣书店的店员说。

今年6月,中国大学媒体联盟对大学校园实体书店的生存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0所大学中有30%不再有实体书店,78.57%的大学主要依靠教学和辅助书店。

大多数商店都没有听说过“实体书店支持计划”

近年来,*对实体店的支持让大学周围的书店“人人受益”。作为北京高校和文化单位的重要聚集地,海淀区去年4月出台了《海淀区支持书店健康发展暂行办法》,每年出资400万元支持实体书店。支持的对象是营业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的书店,以出版物为主营业务,出版物销售额占不低于30%。当时,海淀区文化遗产委员会宣布,每家店铺最多可获得50万英镑的补贴,并组织了一次申报活动。

在调查和采访过程中,来自《北青报》的记者询问高校书店是否听说过“支持计划”。大多数商店摇头表示,他们在商业生涯中没有收到任何福利补贴,也不知道文化艺术委员会的补贴政策。一个店主指着商店墙上的“营业执照”和其他营业执照。“我们的商店也在文化遗产委员会注册。根据您提到的业务领域和其他条件,它也符合要求。我第一次听说这项政策,以前没人告诉过我。”北京大学附近的书店老板向《北青日报》记者透露,她也考虑过教委和文物局的配套政策,打了几个电话咨询,但没有得到具体的信息,比如申请程序和补贴金额,最后只好作罢。

《北京日报》的记者后来给海淀区文化委员会打了电话。相关人员表示,这只是联合发布文件的单位。具体政策应咨询地区宣传部。当《北青日报》记者联系上街区宣传部,询问第一批支持是否包括高校周边的书店时,工作人员表示“也在支持范围内”。但是,具体的认证名单是由专家打分的,而且每年的政策认证是不同的,所以他们需要在网上关注。《北青报》记者立即询问如何确定支持的资格,如书店是否符合条件就可以支持。工作人员匆忙挂断电话后说,"那些符合条件的人可能得不到支持,我们也不知道具体的判定规则。"

另一位业内相关人士解释了原因:“海淀区有1000家大大小小的真正的书店。根据支持计划,每年有400万家书店,每家不超过50万的补贴标准。如果和尚太多,粥太少,分家是不够的,只有规模大、经营好的书店才能被优先考虑。即使高校周围的小型私人书店申请,也非常困难。”

声音

高校师生呼唤“人文地标”的重建

《北京日报》的记者随机采访了大学生。有人说:“作为一种商品,销售书籍的实体店在网络时代将不可避免地被淘汰。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增加书店的功能可能会更好。”有些人还幽默地问,“为什么学校没有一个好的人文书店?也许老板认为我们买不起他的咖啡或书。”其他一些学生建议大学的书店不应该被简化为“教学和辅助转运站”和“那些出售考试材料的复印店不应该被称为书店”

至于他们喜欢的实体书店的形式,媒体之前已经调查过了。66%的受访者希望“将休闲和学术活动与沙龙活动结合起来”,22%的受访者希望“超市自助书店”。

“大学里真正的书店实际上是象征性的,是文化的里程碑。有这样一个地方,人们愿意阅读,或者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这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傅鹏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建议,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自身资源,支持场馆和资金重建“文化沙龙式”书店。“现在北京的一些书店定期举办讲座或讨论活动,有大学教师和学者参加,只有10到20人,100多人参加。如果我们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个空间,有兴趣的学生又能去哪里上学呢?学校应该鼓励和支持这样一个空间的存在,给予帮助和支持。”

本期节目由我们的记者刘旭/见习生记者王小云·郑林共同编辑

阅读更多

北京大学宿舍地下书店因管道破裂导致粪便泛滥损失80万元

唯一的学术书店被勒令关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和学生的联名信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