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亚洲季风区湿地甲烷排放研究获进展

科普小知识2022-07-31 14:25:05
...

亚洲季风区湿地甲烷排放研究获进展

强拉尼娜事件、亚洲季风和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下的湿地甲烷释放示意图

资料来源:lasg

最近,lasg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合作,在研究亚洲季风区湿地甲烷排放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结果发表在《气候动力学》上。

甲烷作为一种温室气体,其全球变暖的潜力是二氧化碳的28倍。湿地是最大的自然排放源,每年约占全球甲烷排放总量的1/3,排放的估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世界上约35%的湿地位于北纬20度至南纬30度的低纬度地区。高温和充足的降水使湿地的甲烷产量和排放能力远远高于中高纬度地区,年平均排放量超过全球甲烷排放总量的65%。因此,了解甲烷排放与气候参数的相关性,揭示大尺度环流的特征以及季风系统对甲烷排放的影响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用于全球湿地甲烷估算的11个陆地表面模型,从2000年到2012年,亚洲季风区的甲烷排放量总体缓慢增加,但在2008年、2011年和2009年,热带和暖温带季风区的甲烷排放量明显较低。

通过对甲烷排放异常年份亚洲季风气候区湿地水热特征的深入研究,研究人员建立了环流特征、水热分布、湿地面积与甲烷排放动态之间的相关性。2008年,热带季风区的对流活动较弱,沃克环流的上升支向东移动,伴随着印度尼西亚的低降水和甲烷排放。在强拉尼娜事件衰减年,菲律宾海的对流活动增强,导致副热带高压向东移动,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南侧的水汽输送,导致暖温带季风区降水和湿地面积减少,最终导致2009年和2011年湿地甲烷释放停滞。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7/s00382-020-05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