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耕海牧渔筑建“蓝色粮仓”

科普小知识2022-07-31 16:13:06
...

耕海牧渔筑建“蓝色粮仓”

山东省威海市桑沟湾海洋牧场

今年年初,科技部表示,将以科技创新支撑为主线,引领农业供给方面的*改革,实施四大工程,蓝色粮仓科技创新工程就是其中之一。记者了解到,此前,由国家海洋局、农业部、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国资委共同参与制定的“蓝色粮仓科技创新工程”已经通过了咨询专家组的审查,相关工作正在陆续开展。

至此,养殖海洋、放牧和捕鱼将开始新的篇章。

所谓“蓝色粮仓”,就是要进一步开发海洋渔业的蓝色资源,深入培育“蓝色土地”。2015年,中国水产品产量近6700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超过2万亿元,约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15%。国民饮食中三分之一的动物蛋白来自水产品。

然而,近年来,中国近海水域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渔业资源日益恶化。为了应对当前的困难,为市民们建造一个蓝色的粮仓迫在眉睫。

新的生产模式

人口膨胀和土地资源日益短缺给粮食安全带来了许多问题。浩瀚的蓝色海洋已经成为中国下一个重大发展的“宝地”。

“蓝色粮仓是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弥补陆地生态系统的不足,如优质蛋白质的供应。它还可以改善人类的饮食结构。我国大约30%的蛋白质来自水产品。这些蛋白质不仅质量高,而且脂肪含量很低,这对提高人体的身体素质和智力非常有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杨洪生在接受《中国科学日报》采访时表示。

多年来,杨宏生一直致力于海洋农业发展战略和科研开发工作,并参与起草“蓝色粮仓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在他看来,这是一件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

“蓝色粮仓的概念不同于过去。我们真的希望实现海洋农业的重新定位,使水产养殖活动有助于改善海洋环境,成为一种环保和节约资源的新的生产方式。”杨宏声说道。

蓝色粮仓的建设,正是对渔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作用的重新定位,使其与农业、林业、畜牧业形成一个陆海协调的国家粮食安全体系。

事实上,蓝色粮仓的建设依赖于海洋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其中“粮食”主要指海产品。由于海洋面积广阔,这些“谷物”种类也非常丰富。如何确保蓝色粮仓的“粮食”安全?这需要从环境入手。

“从环境质量的角度来看,‘食品’安全取决于周围的环境。因此,我们建立了海洋环境安全监测系统,以确保“粮食”的生态环境。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副所长陈彬在接受《中国科学》采访时说。

在陈彬看来,与陆地相比,海洋所做的工作较少,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为了保证食品安全、生物质量和环境水平,开展相关工作是必要和迫切的。

海洋牧场是“主力军”

“蓝色粮仓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最重要的是建设海洋牧场。”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段子元告诉《中国科学》。

海洋牧场是未来海洋渔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作为蓝色粮仓的“主力军”,其建设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2015年10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考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山东蓝海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海洋生态牧场示范基地时强调,海洋深度开发和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今年*一号文件也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海洋牧场。

中国科学院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中国海洋农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为海洋农业稳定、健康、高效发展做出了基础性、前瞻性和开创性的贡献。

近年来,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项目的带动下,山东省18家核心企业被选中开展协同创新和成果示范应用。依托核心示范企业山东蓝色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在莱州湾建设了一个海洋生态牧场(即蓝色海洋牧场),并对其进行了海陆统筹规划。建设成效显著,已成为山东“海上粮仓”建设的亮点和示范基地,并作为发展模式在全省推广。

“海洋牧场实际上是建立一套相当于模拟自然的生态系统。例如,我们在蓝海牧场的测试结果显示,一种水覆盖了70%以上的水域,像虾和鱼这样的生物可以健康地生长。”段子源说道。

据介绍,海洋牧场是一个海陆协调的概念。一种是在陆地(海岸)上培育幼苗。二是在海洋中0~6米、6~15米、15~20米三个不同深度、不同高度建造不同的人工渔场。生长的藻类和匹配的海洋动物也是不同的。这样,一个三维水产养殖系统就建立起来了。

“它不仅可以实现海水的自我循环利用和太阳的自然生产力,以发展海洋水产养殖,还可以改善水质和保护海洋环境。因此,这是一条非常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也是供应方面的结构改革模式。”段子源说道。

杨宏生对海洋牧场的发展前景充满希望。他说,海洋牧场是一种新的形式,考虑到环境恢复、资源保护、景观生态、高效生产、休闲捕鱼等。,需要更多的科技力量和社会力量参与。

由于海洋农场生产的海洋产品价值很高,投资公司正在积极参与。目前,农业部已经公布了首批20个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和第二批22个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今年,农业部发布的《国家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将再建设80个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

接下来,中国科学院将在黄海和渤海的五个不同区域开展海洋牧场建设,并准备在南海建设海洋牧场。

面对当前参与热情高涨的趋势,杨宏升指出,海洋牧场建设实际上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绝对不可能“一哄而起”。

引领新兴产业发展

“蓝色粮仓”是水产养殖在育苗、养殖环境、健康养殖模式、水产品加工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计划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鲍振民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蓝色粮仓的建设可以促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发展。

专家认为,蓝色粮仓的建设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从而带动新的产业,如水产品加工。目前,国家非常重视食品加工业,但我国的水产品加工非常困难,因为中国人喜欢吃新鲜的水产品。

下一步,探索海洋水产品的深加工将是科学家们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以提高水产品的加工水平,生产出更适合中国人口味的加工食品。不仅如此,水产品产业链还可以延伸到保健品、海洋药物等领域,促进水产品加工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中国丰富的科技成果为深化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育了156种水生生物新品种,是世界上新品种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建立了水产品生产的可追溯性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开发了一批海洋食品、医用材料和农产品。

除了海水养殖、海洋捕捞和海产品加工,蓝色粮仓的相关产业还涵盖了整个产业链中与三者密切相关的产业,如水产冷链物流等。目前,许多地方已经开展了冷链物流建设。例如,山东正计划在中国北方(青岛)建设一个高水平的国际水产品贸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

未来,蓝色粮仓的建设将面临一系列新问题。“这不仅是行业本身,也是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一些新问题。我们必须解决它们。如生态灾难、高温和低氧。”杨宏声说道。

杨洪生表示,希望通过科技实现蓝色粮仓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实现生态优先、陆海协调、三业融合、四化同步、创新跨越。让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让人民吃到绿色、安全、放心的海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