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科普小知识2022-07-31 18:38:24
...

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一个痼疾,即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无效的、不利的、不顺利的。一个重要的症结是,科技创新链中存在许多制度和机制障碍,创新与转化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就像接力赛一样,第一个跑者跑,没有人回答下一个跑者或者不知道跑哪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深化科技*改革,打破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意识形态壁垒和制度壁垒,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开辟科技强国、工业强国、经济强国和强国的通道,通过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加快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让各种创新资源充分流动。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届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二届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9日),《人民日报》,2014年6月10日

学习笔记

进入新时代,推进新常态,经济转型和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力量。我们过去所依赖的由大量投资、廉价土地和劳动力等因素驱动的经济增长“老路”显然已经不远了。专注于促进科技与产业上、中、下游联系的“融合反应”,无疑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尽管愿景是可以预期的,但前方的道路总是崎岖不平的。直到今天,中国的科技成果研发体系还不完善或不健康,转化体系还不够顺畅。一方面,在研发链中,对于促进科学或工程环节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的良性互动系统尚未实质性建立,甚至严重偏离了引导或鼓励这一良性系统建立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体系。另一方面,在转型链中,*机制需要优化,部门间的隔墙需要弱化,互动氛围需要加强,资源与技术对接、基础与产业互动的良性局面尚未形成。与科技转化密切相关的科技服务业和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也不发达,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难以形成良性的交流合作路径。同时,技术服务市场不够完善,成果交易管理缺乏法制化和规范化。这些现状制约了创新活力的释放和创新成果的转化。

为了使技术成熟并顺利转化为产业,需要有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的潜力和效率,降低创新的成本和风险。建立*领导下的公共平台,打破部门利益壁垒和单位隶属关系,真正对外开放,允许依托单位承担重大科技研究项目,是非常有效的。要把人才聚集和培训、科技创新、平台共享辐射到更广的范围。通过一系列制度环境创新,有必要利用综合研发和基于链接的研究,以便所有创新来源都能充分流动。

——邓

邓,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微生物代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通过对该学科的全面研究来掌握

打破科技创新的桎梏,消除制约创新的各种障碍,是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让创新的所有源泉充分流动,我们必须看到是什么阻碍了春天,是什么阻碍了清洁的流动。首先,这取决于政策和制度环境是否能鼓励人们仓促行事并容忍失败,这样做事的人就不会分心,也不会从工作中获益,而有创新精神的人就可以无忧无虑,敢于奋斗。其次,要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否“输血”与“造血”并重,能否不断提高“造血”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人才,创造更多高水平的自主创新成果。

此外,为了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所有体系都必须回归自己的科学研究规律和科学研究的内在需要。我们应该尊重科研工作的“三定律”,即灵感的即时性、方法的随机性和路径的不确定性。只有在制定规则时真正考虑到这“三个性质”,创新思想才能*流动,科学研究才能不断产生火花。

综上所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在于突破制度壁垒,保护知识产权,激活技术交易,提高创新创业服务能力,优化激励机制,共享创新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程度和效率,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潜力。(本报记者李晨阳整理)

中国科学新闻(2018-03-29,第一版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