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民生、经济平衡驱动 治沙中国经验被点赞
人民日报(2017年7月30日,04)
我们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新邑镇出发,驱车前往库布齐沙漠,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沙漠腹地。但是公路边那一望无际的绿色并不像沙漠的景色。从空中看,这条115公里长的黑色公路就像一把锋利的剑,切割着沙漠的*。沿着公路两侧,各种植物如柠条、羊草等像矿脉一样延伸到沙漠中。
库布齐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总面积18600平方公里,其中60%以上为流动沙丘。“开门的是沙海。你不能进出。”生活在沙区的农牧民遭受了很多苦难。
打井取水,植树种草,禁止在草原上放牧...经过20多年的治理,库布齐沙漠的年降雨量从不到70毫米增加到300毫米以上,沙尘暴的数量减少了95%,生物物种的数量从十几个增加到100多个。今天在库布齐,超过11000平方公里的沙漠被控制住了。300多亿元的沙漠生态经济产业充满活力。10万农牧民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创业和就业增加了收入和财富。人均收入从1990年的不足400元增加到14000多元。沙窝已经成为一个“金饭碗”。
不仅仅是库布齐。内蒙古自治区总面积52.2%为沙化土地,35%为沙化土地。近年来,内蒙古大力推进“三北”防护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国家重点工程,成效显著,治沙行动赢得国际赞誉。
2012年,阿拉善盟鼓励牧民以补贴的形式种植梭梭。在外打工养家的牧民马·仲强回到了家乡。在过去的五年里,补贴从每亩100元增加到200元,牧民被动员起来,过去的沙质草原逐渐被梭梭和沙柳覆盖。沙子是绿色的,土地的经济效益正在逐渐显现。2016年,马收获梭梭根部种植的近3吨肉苁蓉,出售梭梭和肉苁蓉种子,年收入超过20万元。
7月29日,以“绿色一带一路,共享沙漠经济”为主题的第六届库布齐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举行。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上,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企业家、专家学者将共同交流“一带一路”参与国家荒漠化防治合作、沙漠生态科技创新的新经验,探索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沙漠治理和消除贫困的新途径。
近年来,我国在荒漠化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由“沙入退”向“沙入退”的转变,率先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的目标。以库布齐沙漠为代表的内蒙古沙化土地和沙化土地多年来一直处于不断的治理之中。荒漠化的总体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荒漠化和荒漠化土地面积连续10年保持“双重减少”。森林覆盖率和草地植被覆盖率保持了“双重提高”。重点控制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一些地区出现了“沙漠变成绿洲”的喜人景象。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和各缔约国的代表认为,库布齐的荒漠化防治为世界树立了榜样,创造了“市场化、工业化和公益性”防治荒漠化的经验。它受生态、民生和经济平衡的驱动,为国际社会控制生态环境提供了中国的经验。
上一篇:为什么海中会有珊瑚礁
下一篇:你会打秋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