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制度怎么改:遴选排除干扰 建立退出机制
12月19日,随着中国科学院53名新院士和中国工程院51名新院士名单的公布,2013年两所院士增选工作已经尘埃落定。近年来,社会上对院士制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三中全会提出改革院士选拔管理制度,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受到广泛关注和期待。现行的院士制度有什么问题?如何改革才能让院士重回荣誉称号?
选择系统-
如何消除被动推荐中的外部干扰
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和工程科学技术的最高学术荣誉称号。两院院士一年两次的联合选举直接关系到院士的学术和社会声誉。
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院士的选拔越来越受到学术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许多行政资源较多的官员出现在院士候选人名单上,一些地方和单位甚至制定了“院士计划”,组建了强大的公关团队...
中国科学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许志宏院士明确表示,院士联合遴选是基于“推荐制”而非“申报制”,候选人应始终保持被动。据了解,在美国、欧洲等国家的院士选举中,将联系推荐人的同行,帮助提供相关材料,并为其保密,确保材料的准确性。
事实上,在我国,部委、地方*、研究所和单位都可以推荐院士候选人,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行政干预。此外,中国是自己提供材料的推荐人,不能完全被动。
许多院士表示,遴选院士应排除外界干扰,注重评估候选人的学术水平和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说:“加强学术同行评议,增强社会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有效的制度和机制,防止非学术因素的干扰。”
退出和退休-
如何打破院士的“终身制”
两院的章程规定了院士的退出机制。例如,中国科学院规定,当一名院士的个人行为违反院士标准,且不少于5名院士以书面形式提议撤销其职称时,该院士所在部门的常务委员会可以接受并审查该提议,经该部门全体院士表决后,可以作出撤销其职称的决定。但事实上这种情况很少。
谢剑平于2011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烟草院士”。工程学院表示,它已多次“建议他自愿退出”,今后不会接受烟草科技领域候选人的提名或推荐。然而,谢剑平仍然在院士名单上。
如何判定学术不端行为?什么样的学者应该退出?如何退出?这是一个院士制度改革不能真正打破僵局的问题。
目前,我国院士的年龄主要是70-89岁。在许多人的眼里,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过了科学研究创造的高峰。因此,许多人呼吁年轻院士和资深院士及时退休。中国工程院院士秦博一亲自申请,并于2005年获准退休。80岁的工程院院士沈国放申请退休,却发现学校以“你是我们学校的旗帜”为由拒绝了他的申请。
农业劳动党*委员会曾建议将院士的“终身制”改为任期制,任期5年,最长10年。任职后,院士将成为荣誉院士或荣誉院士,而不是目前的做法,自动成为80岁后的高级院士。
中国工程院表示,将根据**的要求,“与国家有关部门合作,研究和规范院士的退休、待遇和兼职工作”。根据1983年《国务院关于高级专家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院士退休由国家劳动人事制度规定。专家认为,3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科技人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关政策应该调整。
回归荣誉-
如何让院士头衔不被异化
在我国,一旦当选院士,其所在单位和地方*将提供各种额外的待遇和权力,如增加补贴、参与重大决策、优先出版作品等。他们的政治待遇和工作待遇将迅速提高,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对院士单位来说,拥有一个院士几乎意味着拥有一个聚宝盆。就在今年,武汉还颁布了一项规定,授予一名院士一千万元,引起了很多争议。相比之下,来自许多国家的学者只有终身荣誉。至于特权待遇,他们可能只是他们单位的永久免费停车位。
中国工程院院士魏直截了当地说:“院士原来的定义只是最高的学术荣誉称号,不是一个职位,但现在院士的称号已经被异化了。”
中国院士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去利润化,取消一系列与院士头衔相对应的权益,将院士恢复学术头衔和学术荣誉21世纪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熊丙奇指出。
"我希望每个人都不要过分突出院士的头衔."今年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的施一公教授说:“在参与科研项目评估时,我也希望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年轻人。”
下一篇:做数学之排除干扰作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