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对院士夫妻告诉你:科研人爱情有多燃(下)
两院院士一直是中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两院院士的评选通常每两年举行一次,每次只有100多人当选,历年当选的院士只有几千人。然而,在中国的科学界,仍然有一些夫妻双方都是两院院士的案例。点击查看“18对院士夫妇告诉你:科研人员有多爱燃烧(上)”。
邹承鲁和李林
邹承鲁(1922006),男,江苏无锡人,山东青岛人,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45年,他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51年,他获得了英国剑桥大学的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92年,他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的成员。作为中国现代生物化学的奠基人之一,邹承鲁在生物化学领域做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开拓性工作。
李琳(1922002),女,生于北京,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材料物理的研究。1944年,他毕业于广西大学机械系。他于1948年获得伯明翰大学的物理和冶金硕士学位,并于1951年获得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20世纪50年代,球墨铸铁、微量硼钢和包头铁矿的研究成果分别获得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奖。
这是中国著名科学家的家,在中国产生了许多领域的权威专家:李四光,李林的父亲,是地质学家,李林是物理学家,邹承鲁是生物化学家。
闵恩泽和卢婉珍夫妇
闵恩泽(1922016),男,四川成都人,浙江人,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皇家化学学会会员。他是200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也是2007年感动中国的人之一。他是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他被称为“中国催化剂之父”1946年,闵恩泽毕业于*大学。1951年,他获得了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博士学位。1955年,他进入石油工业部北京炼油研究所工作。
卢婉珍(1922015),女,化学家,天津人,上海人,分析化学和石油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技术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总工程师。194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化学工程系(现南京工业大学),1949年获得埃莉诺大学硕士学位,1951年获得俄亥俄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52年至1953年在西北大学做博士后。她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于1956年重返工作岗位。她曾在石油工业部炼油研究所(现为石油化工研究所)工作,担任分析室主任、副总工程师和总工程师。
闵恩泽和卢婉珍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结婚了。他们于1955年回到中国,致力于中国的石化工业。
顾朝浩与胡
顾朝浩(1922012),男,浙江温州人,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0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948年,他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59年6月,他获得了莫斯科大学的物理数学科学博士学位。1980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曾任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温州大学校长。顾朝浩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
胡(1928—),女,江苏南京人,几何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1945年至1948年,他在交通大学数学系学习,1950年初毕业于大峡大学(现华东师范大学)数学与科学系。1952年,他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91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2002年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的成员。复旦大学教授。他长期从事微分几何研究。
顾朝浩和胡的相遇是因为共同的品味、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他于1950年相遇并坠入爱河,并于1957年结婚。他一直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携手合作。
王阳元和杨福清
王阳元(1935—),男,浙江宁波人,微电子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所长,教授。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微电子系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副主席。他主持了中国第一个1024位三种类型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成功研究。
杨福清(1932—),女,江苏无锡人,计算机软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科学系主任、教授。他于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与力学系。1958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研究生)。1951959年在前苏联科学院计算中心和莫斯科大学数学系学习。自1959年以来,他一直在北京大学工作。他主持开发了中国第一个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第一个完全用高级语言编写的操作系统,具有开拓性和开拓性。
王阳元和杨福清都是北京大学的教授。王阳元是我国硅栅N沟道M-O-S集成电路技术的先驱之一。杨福清被业界誉为我国软件工程的铺路人。当比尔·盖茨第一次访问中国时,他说中国最需要的科学家是周院士和杨福清院士。
考伊和李依伊
柯伟(1932—),男,浙江黄岩(今台州)人,金属腐蚀与防护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1957年,他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主修金相热处理。长期从事高温合金材料失效和蠕变、疲劳和腐蚀疲劳防护的研究。
李依伊(1933—),女,江苏苏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低温和核结构材料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目前,他主要从事特殊合金的制备工艺和计算机模拟。负责精密管座的工作。
柯伟和李依伊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从事金属材料和金属腐蚀与防护的研究。他们在科研领域比齐飞强。
诸宸和陈赛娟
诸宸(195),男,江苏镇江人,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毕业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血液研究所,主修基础肿瘤学。他是研究生、医学博士、教授和研究员。1975年至1977年,江西上饶区卫生学校的医生进行了专业学习。1977年至1978年,江西省上饶区卫生学校内科教研室教师;1978年至1981年,上海第二医学院医学系血液学硕士学位。国内首例血友病精分型和血友病甲携带者检测及遗传咨询;首次建立了急性白血病Ph1染色体BCR-ABL重组的分子模型。
陈赛娟(195),女,上海人,浙江鄞县人,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9年,他毕业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基因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研究所执行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诸宸院士和陈赛娟院士是在我国血液科学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相似的经历、共同的品质和性格造就了这对夫妇在医学领域的成长。
范海富和李芳华夫妇
范海富(1933—),男,广东广州人,晶体学、电子显微镜和结构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他于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91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2000年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的成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本文主要研究基于同步辐射X光源的生物大分子结构分析方法等领域。
李芳华(1932—),女,广东德清香港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他于1956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1993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他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的成员。本文主要研究晶体结构和缺陷的电子衍射和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发展了电子晶体图像处理的理论和方法。
中国科学院院士范海富和李芳华致力于电子显微镜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他们不仅是生活中的伙伴,也是彼此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工作中的敬业度堪称典范,关心年轻人的进步,培养了一大批国内外优秀的电子显微镜人才。
郑树森和李兰娟
郑树森(1950—),男,浙江龙游人,肝胆外科及肝移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授。1973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留校任教。他于1986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中国著名的器官移植、多器官联合移植和肝胆胰外科专家领导着中国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肝胆胰外科中心,提供全方位的医疗诊断和治疗服务,引领着中国器官移植和肝胆胰外科的发展。
李兰娟(1947—),女,浙江绍兴人,传染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国家传染病诊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1973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部,从事传染病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成绩显著。
郑树森和李兰娟都是中国工程院医学与健康工程系的院士。他们也是一对白衣士兵。他们不仅是生活中的伙伴,也是彼此事业的坚定支持者。
张深和匡
张深(1932002),男,江苏常熟人,景观地球化学家,江苏常熟人,1956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1962年,他获得了苏联莫斯科大学的生物学副教授学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珠穆朗玛峰冰、雪和水中氢氧同位素的含量、分布和分馏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被揭示。20世纪70年代,系统揭示了济运河、湘江等江河湖泊重金属污染规律,取得了防治效果。1993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匡听云(1934—),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植物学会主席。1956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1962年8月,他获得了前苏联莫斯科国立大学的生物学博士学位。自1962年9月起,他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他主要从事光合作用的研究。
匡听云于1958年在苏联的莫斯科大学遇见了张深。和匡·听云一样,这位来自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的年轻人也是一名国家公共学生和莫斯科大学生物系的研究生。两名来自中国的生物专业学生在国外相遇。
上一篇:乌柿的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