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国科学报:高考录取的选择权该交给谁

科普小知识2022-08-04 18:03:05
...

这位是记者文彩飞

最近,互联网上最受欢迎的教育新闻是“江西考试院和清华大学因为第一名候选人而陷入一场争斗”。事件的原因是双方都设定了录取分数,前者686分,后者685分。双方都不认识对方。一分之差导致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理科状元王茜在高考中得了685分(裸考645分,自主招生40分),无缘清华。

由此引发的“不公平策略”问题导致清华和江西的考试机构陷入困境。从表面上看,清华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调整招生计划,江西考研的程序不够人性化...但从更深层次来看,“这一事件是学生个人意愿、大学自治和僵化机制碰撞的结果。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楚·赵辉说。

为什么有人在同一次考试中失败了?

在这次事件中,王茜和其他两位候选人共得685分。然而,由于他同时在*财经大学任职,而另外两名候选人只在清华任职,他的档案在提交时被*财经大学拿走了。另外两个候选人被清华录取了,因为他们在清华有额外的名额。

考试成绩不及格的现象有点令人费解。但事实上,在现行的招生制度下,这种事件即使是小概率事件也是存在的。

楚赵辉告诉《中国科学报》的记者,考试机构和招生办公室通常会根据在线人数的105%~110%来划分一所大学的学生。如果只剩下一个位置,而且分数相同,那么填写一个以上志愿者和一个志愿者的候选人可能会遇到"差别待遇"。”后者因为只填写志愿,没有可能被其他院校录取,将被“优先”录取;前者很可能被转到其他学院和大学,因为由于做出了多种选择,还有其他选择。”

另一方面,高考分数相同的考生也有不同的分数(包括小数点)。

李青是北京化工大学招生办公室的一名教师。在采访中,他告诉记者,以北京考试为例,考生的高考分数由整数位和小数位数组成,整数位是高考分数(语言、数字、外部和综合),小数位数是高考分数(按语言、数字和外部的顺序排列)。例如,一名考生的中文成绩为101分,数学成绩为130分。另一名考生的中文成绩为102分,数学成绩为129分,而其他科目的成绩相同,总成绩也相同。输入文件的分数反映在小数点上。前者比后者低0.001个百分点。当只有一个地方时,成绩好的学生被录取。

令人遗憾的是,人们没有被列入规则的名单,但同时,这也引起人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基于如此小的差异,目前采用的文件归档规则是否真的科学合理?

预购后的“选择”

总有一些不符合规则的行为。

在此之前,清华已经联系和沟通了包括王茜在内的685名候选人,以确保他们能够被清华录取。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这样的消息,承认承诺没有兑现。今年6月,重庆江津市文科高考状元杨洋以0.26分的成绩被复旦大学提前录取,“食言”。早年,六名安徽考生收到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没有被录取。

"严格地说,所有的预录取都是违反录取原则的恶意竞争。"李庆说道。

今年2月,教育部提出“26号”高校招生禁令,要求学生在招生过程结束前不得以各种方式违规招生,也不得以“签订录取前协议”的方式暴力抢劫学生。特别是在自主招生方面,教育部通过《关于进一步做好2015年高校自主招生录取和专项招生录取名单公示工作的通知》,再次明确了省级招生办公室和高校在自主招生中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在反复禁止预录取的背后是大学选择权的弱点。

“高校只有‘105% ~ 110%’的选择权,主要听考试机构和省级招生办公室的分配。这就像同意一个人的*恋爱,但也规定他只能在村子里找到一个女孩。从表面上看,学院和大学选择候选人,但实际上它们限制了他们的选择。”楚赵辉说,就像过去的毕业生分配一样,一个组织几乎不可能解决所有人都会找到工作和选择学校来互相匹配的假设。

每个人都必须为高质量的学生而竞争,这种制度很难改变。因此,许多拥有优秀学生的学院和大学提前制定了预定计划。对于超出配额的预录取,他们大多会增加一定数量的招生名额,而额外的失败就变成了一个唾液事件,由考生支付费用。

楚赵辉说,预先录取肯定不是解决大学和考生之间选择的合理方法。这不仅不合法,缺乏公平性,而且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彻底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层次的*改革。”

谁有权选择

在招生问题上,由于对分数线决策权的不同理解,高校、考试院和省招生办公室之间的拉锯战从未停止过。

李庆表示,在正常情况下,一所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是该大学按照计划招生省份数申请文件后最后一个进入该文件的考生的分数。该分数是根据大学的招生计划和考生填写的信息生成的统计结果。“这不是由大学或考试机构决定的。”

然而,对于一些因为优秀学生、许多保留计划或因为他们不希望一些候选人退出班级而请求自愿入学的学院和大学来说,实际上影响入学分数的只是招生扩大的百分之几。此时,分数的最终决定显然在于高校。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分数线主要来自考试机构和省级招生办公室的统计结果,可细分为每所大学的录取批次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那么,考试机构和省招生办是否应该有这两种权力呢?

楚赵辉认为,至少后者的分数线超出了考试院和省招考办的工作范围。“全国有2000多所学院和大学在招生,学生们填写多份志愿表格而产生的相互交流将学院和候选人之间的选择限制在105%-110%。”

在理想状态下,决定招收学生的人在录取他的大学里应该有最大的发言权。现在面临极其有限的选择,解决方案在哪里?

楚赵辉说,在注册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应该给高校更多的空间。与其让考试机构把大学生的入学人数分割得太细,比例可以控制在200%到300%之间,让考生和高校之间有更多的选择。要想彻底解决选择权中的矛盾,考试院和省招生办不应该干预高校的招生工作,只是作为一个信息发布平台,而不是一个权力空间。

“要让多个高校录取同一个考生,考生应该从多个录取前的高校中选择自己理想的院校和专业进行确认,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学生的选择空间和高校的自主性问题。”他补充道。

《中国科学新闻》(第六版,2015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