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教学评估:是“指挥棒”,还是“测量仪”

科普小知识2022-08-04 19:26:23
...

教学评估:是“指挥棒”,还是“测量仪”

挂在大学教学楼上的“全体师生行动”的口号代表了许多大学欢迎教学评估的态度。

编者按

中国本科教学评估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先后经历了1994年资格评估、1996年优秀评估、1999年随机水平评估和五年一轮教学水平评估。2011年,新建本科院校资质评估正式启动,2013年,开展了老院校本科教学评估试点工作。高校教学评估已经制度化、规范化,其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是广泛、深刻、有力的,不可低估。我们注意到,一些教育管理者、大学领导或教育研究者经常使用“教科书”、“警棍”或“测量仪器”来描述教学评价。如果我们不深入研究,这些隐喻是生动而恰当的,但是如果我们深入思考,我们就会发现问题。本文的分析无疑将为我们正确理解教学评价提供参考。

1发达国家关注“测量仪器”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陈述事实还是价值判断?是为了促进发展还是引领发展?评估工作应该保持客观和中立还是强调先入之见?这实际上触及了教育评估的根本问题。显然,将教学评价描述为“指挥棒”意味着突出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和主观干预,而将教学评价视为“测量工具”无疑突出了教学评价客观事实陈述的特征。教学评价应该是指挥棒还是测量工具?还是指挥棒更好,还是测量仪器更好?

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说教育理论界似乎有一个共识,即普遍认为教育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评价的目的不是要说明高校教育教学的现状“是不是”,而是要指出它“好还是不好”。然而,谁来决定“是否”或“好”?是学校本身、评估专家还是*或社会?对此,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答案。

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大学有着*和自治的悠久传统,教育评价必须尊重学校主体的意志。外部评价只是对学校自身情况的客观描述,为学校提供一个展示。它展示了学校的内部标准,表达了学校自己设定的目标和成就。*、社会或专家不会直接为学校制定标准和规则。只要我们看看欧美高等教育机构的质量评价(或认证)指标体系,就会发现评价方案只是一个框架,由几个方面组成(如大学的使命和目标、学校的财政支持、课程和教学、科研、国际化、学生的学习资源、毕业生的地位、社会服务等。),每一个都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得到学校的回答来证明。例如,“学校的使命和目标是什么?建立这一使命和目标的基础是什么?”"目标与机构的使命一致吗?""课程设计和实施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吗?""有足够的学术人员来确保计划和目标吗?"等等,这些指标和问题都是客观和中立的事实描述,没有起到指导和示范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社会化的深入,*和社会在办学中的作用得到了加强。越来越多的欧美*通过评估来反映*意图,影响大学的办学方向。方法是将绩效评估结果与财政拨款挂钩,通过评估加强对高校的调控,但这种调控并不强。一方面,大学资助的范围和强度受到评估结果的限制。它只涉及大学科研补助金,不到高等教育总费用的10%,而90%的补助金是根据学生人数和平均学生人数分配的,与评估无关。这反映了拨款的公平性。另一方面,虽然评价结果影响了高校的科研经费,但评价本身并没有强化或改变高校的办学目标。它只表示高校的实际办学或科研水平。当然,除此之外,*还通过评估向社会和公众传达有关高等教育和教学质量的信息,以促进社会和公众对高等教育的监督和信息的合理使用。这意味着绩效评估结果是由大学自己衡量的。

可以说,对欧美大学的评价不是一根指挥棒,而是一种“展示”,显示学校的自立标准或学校对社会的承诺是否已经实现。大学评估具有价值中立性。我们还经常看到或听到,高校对*或专门机构的评估保持相当的谨慎和关注,以免评估导致*的想法和意愿的干预,或者评估扩大*的手脚,从而形成对高校的限制。然而,*也尽力限制评估的范围,不触及大学*和自治的敏感神经。

发展中国家关注“指挥棒”

然而,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相对强势,不仅控制着教育资源及其配置,而且还规定了办学的目的和方向。这一点在我国最为突出。长期以来,在高度集中和统一的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和大学形成了实际的上下级关系。大学只是*的下属部门,它们的办学只是*既定原则和政策的执行。学校管理制度、培养目标、招生、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都由*规定。大学基本上没有办学自主权。这种情况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改变,特别是在1992年,当时国家明确提出建立*市场经济*的目标。近年来,*的职能、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发生了变化,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得到了扩大。然而,*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和控制并没有减弱。改变的只是管理形式,即从过去的直接行政命令到现在依靠法律、信息、经济等手段,其中评价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本科教学评估提出了“以评估促建设、以评估促改革、评估与建设相结合、以建设为重点”的方针。在评价方案设计中,强调了“标准化、指导性、激励性、针对性和发展性”的原则。所谓规范,是指*直接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直接规定学校教育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育质量等软硬件的基本办学标准和要求。所谓定位,是指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办学方向和教学改革发展目标,以及现阶段高校着力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以最新评估方案为例,教育部2011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意见》指出,评估的目的是...推动*对高等教育机构实施宏观管理和分类指导,引导其具有合理的定位、高水平的运作和独特的特色”。鉴于新建高校本科课程少、基础薄弱,且绝大多数位于非中心城市,整合评估方案明确提出了“四个提升、三个基础、两个突出、一个引导”的评估要求,其中“四个提升”是指通过整合评估促进教学经费投入、改善教学条件、促进教学管理规范化、提高教学质量;“三基”,即办学的基本标准、教学管理的基本标准和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两个亮点”是为地方(工业)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应用型人才。“一个指导”是指导高校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由此可见,符合性评价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和教学具有明确而强烈的导向性。

同样,《审计与评价规划(试行)》提出了“一个坚持、两个突出、三个加强”的指导思想,其中“一个坚持”就是坚持以评价促建设的原则;“两个亮点”,即突出大学内涵建设,突出大学特色发展;“三个强化”是指强化办学的合理定位,强化教学中心的地位,加强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显然,审计和评估计划也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方向。在这方面,它与欧洲和美国的大学评估形成鲜明对比。欧美国家的评估方案没有这样明确的定位,其指标体系是客观、中立的描述。我国的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基本上强调方向性、指导性和规范性的要求,如学校是否决心办好*学校,是否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学校是否符合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办学条件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等。

由此可见,我国高校教学评估主要体现了国家和*的意志,这也是*积极推进高校教学评估的目的。通常人们会说“评估是指挥棒”,学院和大学会在它指向的地方跟进。"评估是一本教科书,学院和大学会照它说的做."明确的定位和规范化是我国高校教学评估的特点。

3“指挥棒”和“测量仪器”各有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说欧美国家大学评估的“测量工具”是好的,而中国大学评估的“指挥棒”不是好的吗?或者相反,中国的大学得到了很好的评价,而欧洲和美国的大学却没有?作者认为这两者之间没有简单的比较。“大学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评估也是如此。任何评价体系都离不开其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并且各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

西方国家深受*主义及其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学评估应尽可能坚持中立原则,不影响或控制大学*。它的优势是鼓励大学之间的竞争,使其易于创新和发展自己的特色。然而,它的缺点是过度的*自治导致大学之间缺乏相对统一的标准和质量参差不齐。“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在美国,最差的大学也在美国”。这也是为什么发达国家近年来开始加强对高等教育的评估和控制。

我国高校教学评估具有导向性强、目标明确、标准统一、吸引力强、针对性强的特点。其弊端是办学趋同,千校特色缺失,高校竞争意识淡薄,整体素质不高。因此,未来的评价改革需要体现高校的主导地位,增强高校的自主办学能力,适当弱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刚性要求。然而,改革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高校的实际运行中仍存在着一种盲目的倾向。同质化是一个严重的现象。大规模、高水平、专业化的发展需要*的引导。特别是通过对这一有效手段的评价,促进高校分类发展,定位合理,各得其所,各有优势,各有水平和特色。在这种情况下,评价作为“指挥棒”的功能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否则,数以千计的学院和大学将争夺学术和研究型大学,数以千万计的大学生将按照学者和科学家的模式接受培训,后果不堪设想。

可以预见,随着高等教育机构自主性和成熟度的提高,*的外部控制力和评价的导向作用必将逐渐减弱。评估将从前台的直接拉动、指导和标准化转变为后台的间接推广、监控和服务。归根结底,教学评估将从过去的指挥棒和教科书转变为测量仪器。事实上,新的评估计划朝着这个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审计与评估提出了“用自己的尺子衡量自己”的概念。关键是评估学校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做得有多好,以及是否达到了设定的目标。审计评估的目的是增强评估计划的灵活性和客观中立性,扩大学校的主观性。这个方向值得肯定。

(作者: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

上一篇:节节花

下一篇:李建中简介及代表作